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南昌县一个村300余名教授 媒体团揭开“教授村”的奥秘
2019/12/02 21:02  江西新闻客户端  

  ▲视频拍摄、制作|记者曾宪文、郭媛媛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记者曾宪文、郭媛媛)12月2日下午,2019全国主流融媒体总编辑看江西采访团来到南昌县冈上镇“教授村”,揭开“教授村”的奥秘。

  

  ▲采访团在“教授村”村口合影留念。摄影|记者曾宪文

  走进南昌县冈上镇的赣江之畔,有一个看似普通的小村庄——月池熊家村。十余棵百年古樟,矗立在村头。古树旁,有一个半月形池塘,周围以水泥、石块砌得整齐有序,据说这就是月池村名的由来。

  

  ▲摄影|记者曾宪文

  百余年来,这个小村庄培育了300余名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40余名,县处级以上干部130余名,成为闻名遐尔的“教授村”、“人才村”。严复的弟子熊元锷、熊育鍚兄弟也从此走出,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校之一“心远中学”。

  

  ▲摄影|记者 曾宪文

  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一个村为什么能涌现出如此多的人才?今年83岁的冈上镇月池村老党员、义务讲解员熊华顺告诉记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百多年以前,月池熊氏首先是着眼于族人子弟的教育而兴办新式学堂,在本族的祠堂里办起了心远小学。熊家许多代人都受惠于家族兴办的新式教育,并且一代又一代延续着教育世家的血脉。

  

  ▲南昌县冈上镇月池村义务讲解员熊华顺向记者介绍“教授村”的相关情况。摄影|记者曾宪文

  现如今,冈上月池“教授村”一步一景都在清晰地传达着“教授村”的文化基因——百年古樟、旗杆石、乌沙门、月池、古井生动再现“树人”场景,55个家风小故事、十多幅书型家训家教时刻警醒激励后人,青瓦、白墙、勾棱的“村史馆”通过“三馆”(历史馆、人才馆、陈列馆)将教授村的曾经、现在娓娓道来……

  “‘教授村’的教育理念、家风家训让我觉得非常震撼,对现代教育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中国甘肃网副总编亢兆宁对本端记者说道。

  

  ▲中国甘肃网副总编亢兆宁接受江西新闻客户端记者采访。摄影|记者 曾宪文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