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学习·追梦时刻③】且看千年古镇如何化茧成蝶
2019/08/27 20:23  光明网  

  编者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光明网【学习时刻】栏目推出“学习·追梦时刻”特别节目。“学习·追梦时刻”以动漫形式展现十八大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梦进程中,我们在推进脱贫攻坚、建设网络强国、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取得成就。

  文字实录

  走进乌镇景区,检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仅需0.6秒就可以完成身份比对;入住酒店时,无需前台,刷脸即可;想坐游览车或摇橹船?用手机可一键呼叫。

  到过乌镇的人,无不惊叹于互联网给这里带的巨变。

  

  都说现在乌镇好。但谁能想到,如今站在时代前沿的乌镇,以前是一个“后进生”。比如交通道路,“车子跳,乌镇到”。早年浙江人都用这句话来形容乌镇路况之差。直到1989年,乌镇才有了第一条公路,在桐乡属于“倒数第一”。

  

  眼看着周围乡镇纷纷抢抓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实现了经济腾飞,沉寂太久的乌镇也开始谋求转型之路。那时,摆在乌镇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发展工业,经济见效快,但是有污染;另一条是发展服务业,把乌镇这个古镇水乡的旅游价值挖掘出来。

  乌镇选择了后一条路。1999年起,桐乡市开始实施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恢复“乌镇香市”等民俗文化,营造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至少5次到乌镇调研,并多次强调要保护好乌镇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强调必须解决好乌镇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正是秉承这样的保护与发展的理念,乌镇成功化茧成蝶,实现了从没落乡镇到文化旅游强镇的顺利转型。

  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跨越千年的古镇文化与引领未来的网络文明,在这里融会贯通、交相辉映。

  

  5年来,乌镇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如今,已经有500多家互联网及相关企业集聚乌镇,这座“智慧小镇”逐渐成为浙江信息传输最为繁忙的区域之一。

  从20年前的零游客,到如今经营收入多年稳坐国内古镇型景区“头把交椅”;从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破落小镇,到今天拥有世界互联网小镇等闪亮名片——浙江乌镇的发展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见证,更是践行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乌镇的网络化、智慧化,是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生动体现了全球互联网共享发展的理念。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