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资讯 > 正文
苏州吴江:上岸续写渔民发展新篇章
2020/09/14 21:02  苏州新闻网  

  “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船为家,终日漂泊。”这是渔民们从前的真实生活写照,如今,生活在吴江区七都镇西漾渔业社区的渔民们不再风吹日晒、居无定所,住在一幢幢翻新的房屋内,开着一辆辆崭新的小汽车,生活在和谐美丽的社区内,渔民的生活在这里掀开新的篇章。

  在西漾渔业社区,社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生活在这里的渔民,可以说,渔民告别渔船上岸安家置业的历史便是西漾渔业社区发展的历史,上岸的渔民在这里续写新的生活篇章。

  村容村貌

  渔民上岸 开启传统养殖新生活

  曾经,渔民被称为漂在水面的人家,那时,渔船就是他们的家,渔船与河岸相连,船舱随着水流来回漂动,船头堆放着简单的炊具和杂物,这就是大部分水上渔民的“标配”,一家两三代人蜗居在只有四五平方米的船上。这样的生活下,船上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基本都只会逮鱼捕虾、卖鱼卖虾,没有其他的生活技能。

  西漾渔业社区党支部书记沈林华记得,他年少时听以前的老村书记说过,渔民的船上生活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变,渔民靠勤奋告别了渔船生活,都上岸翻建了楼房,形成了最早的渔业村,也是现在西漾渔业社区的雏形。虽然结束了吃住在水上的生活,但整村渔民依旧都以捕鱼为生,在金鱼漾拥有近5000亩水面养殖面积。20世纪80年代,村里统一划分养殖区域,承包给各户渔民,渔民们便在各自区域边界围网进行养殖,从此开启了传统养殖模式。

  在各家的承包区域内,渔民们精心养殖着各家寄以期望的水产产品,为了让养殖的水产产品肥美且存活率高,渔民们也投放了大量饲料与药品。长年累月,水产是肥美了,但金鱼漾的水质却越来越差。直到2013年,吴江启动“三网”整治,致力于改善河道面貌,维护河道生态,因此需要拆除金鱼漾内养殖区域的所有围网,渔民的传统养殖模式才宣告结束。

  虽然“万家渔火”“远浦归帆”的捕鱼生活不复存在,但接下来的生态养殖可以让金鱼漾水域休养生息,渐渐恢复金鱼漾的优良水质。

  传统捕鱼

  生态养殖 优化养殖区域水质环境

  围网拆除后,金鱼漾近5000亩的养殖水域不再是一小块一小块被分割开,而是划分为四大养殖区域,统一发包,将大部分承包金分到渔民手里。从高空望下去,原先被渔网围出的一块块“补丁”不见了,金鱼漾再现碧波万顷。

  “为了修复改善金鱼漾的水环境,恢复水域的养殖水质,营造相对自然的养殖环境,我们的养殖模式从原来的传统养殖转变为生态养殖。原先,由渔网围起来的区域十分狭窄,但是养殖密度大,需要大量投放饲料,但是吃剩的饲料会沉淀在水底,污染水质,到了夏天,还要不停增氧,防止鱼虾缺氧,即使如此,还是会发生鱼类生病而集体死亡的现象。”说起早些年的传统养殖,沈林华也直皱眉头。

  转瞬说起生态养殖时,沈林华皱起的眉头渐渐松下,并拿出一份陈旧的方案,指着方案上生态养殖的四个养殖要求介绍道,生态养殖要求不投肥、不投饲料、不投药、不建养殖设施,这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水环境,同时促进水产养殖业良好发展。考虑到渔民的就业问题,生态养殖的4个区域在社区内进行发包,社区渔民在承包商那入股,利用健康、生态的方式来对水产品进行养殖,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真正统一。

  金鱼漾碧波万顷

  增殖放流 促使渔民转产转业

  2013年开展生态养殖后,原先全部都是渔民组成的村子慢慢发生了改变,一些没有参与生态养殖的渔民开始转产转业,有些进军其他产业,有些开始从事水产销售,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渔民转产转业大潮在2019年越发明显,这一年,延续了7年的生态养殖也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金鱼漾的养殖水域迎来了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模式可以规范水生生物放流活动,合理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金鱼漾渔业可持续发展,改善七都天然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实施增殖放流后,金鱼漾内也不再区分4个片区,不再进行人为养殖,还原金鱼漾原本的水域面貌,这也让剩下的渔民不能再进行养殖,所以有更多渔民转向别的产业,或者继续做着和水产养殖有关的上下游产业。”沈林华说。

  “说实话,增殖放流模式开启后,确实愁坏了很多以养殖为生却没有找到工作的渔民,这也让我们很为难。”考虑到金鱼漾的生态环境,沈林华认为增殖放流势在必行,但渔民的保障工作也要做好。在各方努力下,渔民专场招聘会、渔民创业培训会、渔民社会保障工作、渔民技能培训……这些工作渐渐落地,七都尽力为渔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障。

  近年来,社区也致力于活跃百姓文化生活,丰富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营造社区和谐与稳定,用大家的努力续写渔民生活的新篇章,共建一个和谐幸福的社区大家庭。(吴江区七都镇)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