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资讯 > 正文
百村调研行 | 苏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桩基
2020/05/12 08:31  新华日报  

  到2019年底,农村集体总资产达3046亿元,村均可支配性收入达93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5:1,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月995元……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不仅为苏州打赢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增添了底气,也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3月发布的《苏州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苏州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实施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记者在“聚力强富美高 决胜全面小康”百村调研行采访时看到,当前,苏州村级集体经济正加快转型步伐,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了桩基。

  产业兴旺,村强民富家园美

  走进永联小镇,成片的楼房映入眼帘,错落有致,充满现代气息;漫步街头,只见河流环绕,花木葱茏,处处透出江南水乡的雅致。

  在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游客感到震撼,村民则感到幸福。得益于占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永钢集团25%的股权,永联村村集体“财大气粗”,大手笔为村民谋幸福。目前,永联村已实现了“四个99%”:99%的村民享受到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99%的耕地实行了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管理,99%的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99%的村民享受到了比城镇居民更加优越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在苏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途径。正是有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集体才有能力、有资金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持续改善公共服务,增加百姓收入,提高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前我们村又偏又穷,姑娘都不肯嫁过来。现在村子不仅富了,也更美了,就像城里的大公园一样!”吴江区盛泽镇黄家溪村村民陈雪英逢人便夸自己家乡好。通过大力发展物业经济,黄家溪村集体收入一路增长,目前达到14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4万元。村里还投入1000余万元,建起黄家溪大剧院、文体中心、党建文化广场等,让村民们享受与城里人相同的文化生活。

  驱车从昆山城区出发,一路往南,过吴淞江大桥后,很快就来到了张浦镇金华村。环村小河清澈透亮,宽阔村道户户相通,粉墙黛瓦的乡村民居掩映在绿荫之中,令人心旷神怡。村党委书记汤仁青告诉记者,村里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契机,统一进行农房翻建,完善基础设施,村庄面貌和生态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舒心。

  探索转型,走出可持续发展新路

  “经常听见客人感叹,没想到农村还有这样的地方!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在相城区望亭镇迎湖村,一排乡野农舍之间,竟藏着一家咖啡馆。80后老板陆凤英是本村人。2016年,她辞去外企的工作,拉上两个朋友返乡创业。现在,这栋由三层居民楼改造而来的咖啡馆“太湖边”已成为网红打卡点。随着一群80后、90后在村里扎根,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去年,迎湖村吸引游客超过250万人次,带动村里近600人就业。

  放眼苏州,很多乡村和迎湖村一样,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加快从建设标准厂房、商业店面和打工集宿楼为主的“房东经济”,向多元的“创业经济”转型,不断拓展新增长点,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吴中区越溪街道旺山村,道路两旁花开正艳,山林青翠、鸟鸣幽幽。作为苏州知名的农家乐集聚区,旺山钱家坞正迎来复苏。这里聚集了40多家农家乐,不少村民通过创业致富,还解决了全村400多名村民就业。

  “简单的农家乐发展模式,很容易被复制,吸引力也在减弱。”村党委书记张晓刚说,为了丰富旅游体验,村里把目光投向农文旅融合发展。王森巧克力创意工厂、纳德文化、正道书院……凭借好生态,旺山吸引了一大批文旅项目。2019年,旺山村集体收入接近4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4.5万元。

  在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一个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链成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支撑。“循环农业是我们的特色,必须把这个产业链再拉长,收益才会更高。”村党委书记苏齐芳说,村里决定在循环农业的基础上,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朝着村集体收入3000万元的目标努力。

  能人驻村,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能人效应”是苏州村级集体经济走在前列的重要原因。过去,一批思路开阔、有奉献精神的乡村带头人,凭借个人的能力和胆识,带领村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如今,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吸引专业化人才和团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正在成为苏州村级集体经济行稳致远的鲜明导向。

  来到乡村发展“老典型”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村里投资近4000万元建设的护理院已经完工,正在与专业养老护理机构洽谈合作。“建设现代化的乡村产业,不能光靠一两个‘能人’,也不能由村里一手包揽,必须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村党委书记常德盛介绍,随着种粮大户的年纪逐渐增长,村集体把农田“转流”回来,由村级农场的职业农民统一种植,提高现代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蒋巷村还引进社会力量共同开发乡村资源,与一家旅游公司签约打造“嘎嘎亲子主题乐园”,而经过专业改造的精致民宿“蒋巷书院”,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游客的认可。

  东接姑苏古城,西邻淼淼太湖,村内有三山四坞五条浜,400余户农家散落在青山怀抱中,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因此被誉为“世外桃源”。在推进“三星级康居乡村”“美丽村庄”建设时,村里请苏州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村庄规划。规划师驻村后,在树山村创建全国首个“乡村双创中心”,通过“乡创+文创”模式,组织策划各类活动;主持研发“树山守”乡村文创系列产品近百件。与此同时,开具“负面清单”,劝退不符合规划的项目。

  “驻村规划师这些年以‘润物细无声’的陪伴式乡建,开拓了村民眼界、提升了村民品位,引导村庄自我造血、抢抓市场。”通安镇党委书记李志军认为,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树山深化品牌赋能。此前,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在苏州试点村庄全面推行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

  交汇点记者 李仲勋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