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苏创 | 苏州发布专项新政、南京无锡等地筑巢纳贤——海外英才:归来创业为你添力
2021/07/13 18:00  新华报业网  张宣  

  交汇点讯 2020年,苏州确定了每年7月10日确定为“苏州科学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给各路英才以最高礼遇。

  今年7月10日,2021年(第十三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暨第二届“苏州科学家日”活动正式开幕,开幕式上,苏州留学人才的专项支持再“加码”,发布12条专项政策鼓励留学人员来苏创新创业。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苏州出台12项新政,灵活政策邀约英才

  留学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江苏高度重视留学归来人员工作,特别是苏州这座创新城市,于2015年起就先后出台《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州市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管理暂行办法》等专项政策。

  法国巴黎十一大学博士黄帆是专项政策的受益者。“2015年9月,我的‘激光探照技术’项目在国际创客大赛法国赛区中获得唯一的一等奖,并被苏州迅速引进。” 会场上,黄帆向记者吐露心声:当时初到苏州,环境比较陌生,但“无论大事小事,只要一个电话,总会有相关人员帮忙解决”。落户不久,他便被评为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科技领军人才,获得50万元奖励以及前期免费办公和研发场地。从50平方米场地创业起步的这家公司,如今已成为全球第二、亚洲首个实现白色激光车灯量产的企业。

  开幕式上,苏州对留学人才的专项支持再“加码”,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留学人员来苏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政策共12条。记者注意到,结合新时期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特点需求,措施重点聚焦增加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机会、拓展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发展空间、加大对留学人员创办领办企业支持、强化留学人员激励保障等方面提出支持举措。

  “苏州是一座爱才重才的城市,我们将为各路英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诚挚邀请大家来苏州施展抱负、成就梦想,在大有可为的苏州大展作为。”开幕式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向全球英才发出邀约。

  据介绍,政策包括拓宽支持对象范围、鼓励多种服务方式、实施引才专项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条款。其中,在“注重对标衔接,强化灵活聚才”方面,鼓励留学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出对应聘在苏州单位驻境外机构工作的留学人员,视同在苏州本地服务,享受苏州相关政策待遇;鼓励本市设站单位和国际创客育成中心等海外载体合作建设博士后联合培养平台,海外进站博士后享受在苏同等待遇。

  人才机制创新为苏州引才引智“加把力”

  改革开放之初,苏州人利用毗邻上海的优势,以灵活的方式引进上海人才,助力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乡镇企业柔性引才的创新之举。一时间,大批“星期日工程师”穿梭在苏州的小桥流水中,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验。

  昔日的“星期日工程师”人才模式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更加新颖的国际精英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在苏州正如火如荼。自2009年苏州举全市之力举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开始,创新政策不断刷新。

  来自德国的吴定邦是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的一名项目经理,他负责的IT方面全球创新项目助力我省人工智能生产运用。前不久,他在上班途中顺路去了趟苏州工业园区高层次和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以更新自己的工作许可审批。

  吴定邦说,以往得到外国人工作许可证需要等15天,还得再来一次拿相关文件,而这次就来一次坐下没过多久就拿到了许可证,非常方便。原来,通过优化后台业务流程、建立企业诚信名单等方式,苏州对外国人就业许可进行了提速增效,只需要3个工作日就能发证到手,符合条件的,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当场可取。这项机制创新不仅给了国际人才实在的便利,也让企业获益。

  此外,还有更多的机制创新让留学归国人员获益。林小锋是苏州普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毕业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材料学博士。2017年,他以“新一代高性能反渗透膜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落户苏州,入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海归子女可以就读海归人才子女学校,这免除了海归人才归国之后子女教育问题的后顾之忧。” 林小锋感叹道,这项机制创新让他放心奋斗,他和亲属在看病就医方面也能得到许多便利。

  “留学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市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黄苏表示,苏州将积极抢抓留学人员加速回流的有利机遇,扎实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以最完善的政策体系、最一流的载体平台、最舒心的营商环境,加速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

  此外,为畅通国际人才评价和流动渠道,在开幕式现场,苏州还发布《人才评价证书互认目录》,344项国际职业资格可在苏州比照认定职称。同时,中国苏州-德国海外商会联盟上海专技人才联合培养和评价合作协议签约,将进一步贯通国际人才评价体系。

  如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已成为苏州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的“金字招牌”,前十二届累计吸引2.95万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参会,引进落户项目7287个。落户创业项目中,年销售额过亿企业达到30家,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截至2020年,全市留学回国人员总量累计达到5.1万人,占比超过全省1/4;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留创园23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3家,获评省级留创示范基地11家,留创载体建设规模和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全国前列。

  各地抛出橄榄枝,打造“纳才”强磁场

  招才引智,苏州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南京、无锡等地也各出实招打造自己的“纳才”强磁场,纷纷把国际精英人才当做建设创新城市的重要支撑。

  去年年底,南京“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正式亮相。和普通的国际人才街区不同,“海智湾”被赋予的“类海外”环境、“来宁第一站”等属性,海外赴宁人才可实现“拎包入住”,让人眼前一亮。

  招引国际精英人才,诸多城市在同一赛道竞争。南京有什么特色?“朋友问我住在哪里,我说就住在家里啊。”第一位“出湾”人才杨超越,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今年3月,她入驻建邺海智湾,有了属于自己的40平方米“小家”,此后三个月如同“拧上发条”。“定期有老师提供就业和创业辅导,还有专人带我们参观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科技城,每天的安排都很充实。”如今,她已在位于建邺的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得到总经理助理职务。

  目前,南京建邺、紫东、江宁、江北等4个“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揭牌运营,吸引人才超过1000人,平均年龄不满28岁,90%以上为硕士博士,80%以上来自全球前200强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储备了一支“生力军”。

  无锡素有优秀人才出洋留学的历史传承,早在上世纪初就是当时全国出洋留学人数最多的地方之一。截至2020年底,无锡市海归人才达1.66万人。“近年来,无锡为海归人才在锡就业创业发送各种‘政策红包 ’,如海外留学生来无锡创业,视项目运行质量和预期效益,可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支持。”无锡市人才办工作人员说,在安居保障上,对引进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或专业排名前20强的海外留学生,无锡给予最高3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最长3年每年2万元租房补贴和最高30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让海外人才“来了就是无锡人”。

  “高端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争夺日益激烈,而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全球人才流向正悄然发生变化。江苏作为科技大省、产业强省,更应抓住目前高端海外科技人才大量回流的机遇。”江苏省科技战略专家张爱华表示,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建议,相关部门要做好供需对接,搭建更便利的线上线下对接平台,向海外人才发布最新引才政策和供需信息;对已在江苏工作的海外高端科技人才,则将优化人才创新发展环境。

  新华日报· 交汇点记者 张宣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