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苏州大学老校友、东京审判最后一位全程见证者高文彬去世
2020/09/07 16:23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9月7日凌晨3时10分,中国最后一位东京审判全程见证者高文彬先生在上海去世,享年98周岁。这个消息,瞬间引发了苏州大学师生的无数悼念,大家纷纷在朋友圈转发留言,向这位杰出校友的离世表示哀悼。

  1922年,高文彬出生于上海,从东吴附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直升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法学院。此时的上海正处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下,目睹中国人民饱受欺凌,高文彬更坚定了以自己所学的法律专长报效祖国的决心。

  2019年9月18日,江苏南京,“正义的审判——纪念东京审判宣判71周年图片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高文彬敲响法槌,亲自为图片展开幕。(刘金光摄)

  1945年高文彬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后,这位24岁的年轻人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机缘。1946年1月19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举世瞩目的东京审判正式开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向哲濬到上海招英语翻译,东吴大学教授刘世芳把充满一腔爱国情怀又精通英文的高文彬推荐给了向哲濬。起初高文彬是作为翻译来到东京的,但很快就被向哲濬任命为秘书,协助搜集、整理证据。从1946年5月到1948年9月,高文彬一直担任向哲濬检察官秘书,尽管出庭时间不多,但每天阅读庭审记录让高文彬对审理过程了如指掌。

  也是在东京审判中,高文彬第一次全面了解日军的滔天罪行。为了将那些逍遥法外的刽子手绳之以法,他在国际检察处卷帙浩繁的资料和档案中废寝忘食地搜寻。1947年底的一天,他看到一张1937年东京《日日新闻》报纸,刊登着日本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从淞沪战场向南京进攻途中,以军刀砍掉中国人头颅数量开展“百人斩”杀人竞赛。照片上两个杀人狂并肩跨立、军刀拄地、恶魔般地狞笑着,211名中国人惨死在他们刀下。

  悲愤至极的高文彬,立即将这份报纸复印3份,一份留在检察处办公室,另两份递交给国民政府。中方立即向盟军总部提出抓捕罪犯。经半年多艰苦搜寻,盟军最终在两人家乡日本崎玉县发现隐姓埋名的他们。杀人狂已然成为头裹白布,在街边设摊的小商贩。被押解到南京接受审判时,两人与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的谷寿夫同样在法庭上百般抵赖,拒不认罪,但确凿的证据不容他们狡辩,最终被判处死刑。两人和谷寿夫被押到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211个冤魂和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终于可以瞑目了。

  在高文彬的家中,数十年来都悬挂着母校东吴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这句校训,一直鞭策着我。人要讲正气,要学习优秀的人。”在高文彬看来,参加东京审判的十多位东吴法学校友正是以行动在践行校训精神。

  “我这一生做了两件很有意义的事,一件是二战后参加东京审判,另一件是参与编纂《英美法大词典》。"高文彬曾这样对自己的人生作出评价。1997年,高文彬开始参与《元照英美法词典》编纂工作,负责以A、D、H为首的词条的校订。这是一项精细、繁重却没有报酬的工作,初稿都是手写稿,看起来颇为费劲,高文彬一丝不苟地对每一条目进行审定,边勘误边对照,有出错的地方,就修正抄写后贴到样稿上。他废寝忘食,期间因过于劳累而中风,出院后,又继续投入到编撰工作中。2003年,这部词典一经出版便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一致认可。词典的扉页上,记录下了高文彬的名字。

  高文彬曾说,“年轻人经历的事不多,对历史的了解也比较有限,所以要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的罪行建立正确的认识,这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珍视和平,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国各项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中,高文彬不顾年事已高,只要身体允许,都尽量出席。2019年9月18日,97岁高龄的高文彬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正义的审判——纪念东京审判宣判71周年图片展”。他敲响法槌亲自为图片展开幕,在发言中掷地有声地说:“70多年前,我参加东京审判,亲身体验到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2019年9月18日,江苏南京,“正义的审判——纪念东京审判宣判71周年图片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高文彬敲响法槌,亲自为图片展开幕。(刘金光摄)

  陪同高文彬参加图片展的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对此印象深刻。“高文彬先生在开幕式上提到三个‘必胜’,体现了一名东吴法学人的家国情怀、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江涌表示,高文彬校友作为东京审判最后一位全程见证者,他的离去是国家的重大损失。以高文彬为代表的老一辈东吴校友身上体现出的正气精神,低调务实不张扬的作风,还有对母校的深厚情谊,值得苏大师生校友不断继承和弘扬下去。“苏大师生将化悲痛为力量,高文彬先生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双一流’建设和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通讯员 丁姗

  交汇点记者 王拓

  图片来源:“苏州大学”微信公众号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