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释放县域科技体制改革红利 张家港厚植开放基因构筑创新之城
2020/07/09 22:24  苏州日报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在张家港孕育了“江海交汇第一湾”,不仅赋予了这座城市奔涌向前的豪迈气概,更植入了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塑造了拼搏奋进的城市品格。

  今年7月1日,沪苏通铁路正式开通运行。在列车的轰鸣声中,曾经“地无寸铁”的张家港一跃迈入高铁时代,这不仅带来通行速度的提升,更为张家港深度联接长三角创新资源架设了“快车道”。

  当一座开放的城市加载创新引擎,疾驰的“张家港号”瞬间变挡提速,轰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推背感”。

  “我们乘风起,等你踏浪来!”当前,张家港正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乘风而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纳天下英才,更加务实的举措营造全要素全方位的创新生态,全力打造人才济济、活力四射的创新之城,全面激活“三标杆一率先”开放再出发的新动能。

  建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朋友圈”,点亮创新创业“热力图”

  7月2日至3日,张家港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新能源、新材料行业赛举行,新型环保医用屏蔽材料、高分子电池与氢燃料重型卡车、光催化城市防护罩等200余“黑科技”登台亮相,碰撞出创新创业的火花。

  一个县级市举办的创业赛在上海实力“圈粉”,江海交汇、通达南北的区位优势不可小觑。“沪苏通铁路的开通,让‘通勤上海’成为可能,这为我们未来开展商务谈判、客户对接、人才招引提供了便利。”一位参加大赛的创业人才说。

  对于张家港,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沿江城际、通苏嘉两条过境铁路开通,“三铁交汇”的张家港将一跃成为承启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枢纽城市。届时,张家港将深度融入上海“半小时通勤圈”,进入南京、杭州“1小时经济圈”,同时可北上京、津,西进汉、渝,南下深、厦,高速连接国内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的创新之地。

  抢抓发展新机遇,搭建长三角协同创新“朋友圈”,加速融入长三角“同城生活圈、同城创业圈”,成为张家港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以“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闻名的张家港,早已“借势发力”。

  近年来,该市倾力打造招才引智品牌,努力提升张家港在人才圈层的知晓率,突出抓好“一赛、一日、一周、一城”。

  “一赛”就是“苏州·张家港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日”就是“校园苏州日”和“高校-张家港日”,“一周”就是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张家港专场和张家港科技人才活动周,“一城”就是全力对接上海。

  今年以来,张家港对接上海的步伐明显加快。组建对接上海科创资源挂职团队,成立张家港上海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建设上海离岸孵化器、签约张家港上海飞地创新中心……张家港全城行动、全面发力,仅上半年就开展了70余次交流对接活动,在大上海“怒刷”一波存在感,打通了资源对接、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点亮长三角创新创业“热力图”。

  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说,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推动港、产、城、才、科技融合的战略方向,强化功能分区,提升创新能级,努力把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

  释放县域科技体制改革红利,构筑全要素创新生态圈

  在江苏海狮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对企业新研发的槽式熨平机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为即将在本月中旬举办的“云端”发布会做准备。据介绍,该产品的热利用效率比普通熨烫设备提高30%,一举填补国内空白。而在这次新品发布会上,海狮机械计划发布的类似新品共有11款,足见这一老牌高新技术企业的“硬核”实力。

  海狮机械作为国内公共纺织品洗涤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驱动力,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以上,拥有的专利数占全行业的一半。持续的科技研发,既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求,更离不开张家港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的滋养。

  近年来,张家港主动探索开展县域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出台《张家港市高质量发展产业扶持政策意见》《张家港市关于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打造全要素的创新生态圈;在全国县级市中,首创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制度,将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创新资源归并整合,实现了创新政策“一本通”、财政扶持“一账清”、企业成果“一表明”、全市创新“一盘棋”。

  4年来,科技积分累计为4158家次企业兑现扶持资金3.57亿元,兑现人才房157套。

  “2019年,我们企业的科技积分达到1962.5分,如果按照每一分2000元来计算,企业可直接获得科技积分奖励392.5万元。”江苏海狮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表示,“政府给予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让科技创新更有获得感。”

  今年,张家港再次将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政策进行优化升级,推出2.0版,在原有积分资助、优化人才房补贴政策基础上,增加项目扶持、信贷融资等内容,把积分作为金融机构评价企业融资的加分项,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人才为先,创新为上。一个个“硬核”实招,让企业更有获得感,让人才更有成就感,极大激发了全社会的科技创新热情。目前,张家港市已形成了“四个90%”以上的企业创新格局,即10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企建有研发机构、95%的规上高企开展产学研合作、92%以上的专利申请及授权来自企业、90%的科技人才企业有研发投入。引导569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较2015年增长64.6%;累计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2846项,获批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303家、列全省县市第一,近三年累计立项省级以上科技人才项目720项。

  “定制服务”留才留“心”,链接“梦想共同体”

  在张家港创业7年的苏州柔触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帆,不仅实现了创业“小目标”,还收获了生活“小欢喜”。在这里,他找到了爱情、组建了家庭,就在前两天,在张家港市人才部门的帮助下,他3岁的女儿顺利进入公办幼儿园就读,他还准备把父母从陕西老家接到张家港,因为在张帆看来,“张家港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城市”。

  “引才重在留才,留才重在留‘心’。留住人才不仅需要优厚的待遇,更要有真诚的‘礼遇’。”张家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樊建兵说。

  去年,张家港将原有的人才服务政策整合升级,制定出台《张家港市人才礼遇办法》,开出12项礼遇“菜单”。人才落户有绿色通道,子女入学有学费补贴,看病就医享受VIP服务,加上个税减免、配偶就业、公积金优先放款等一系列优惠措施,人才在港城创新创业,找到了“家”的感觉。

  在张家港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一站式窗口,形成了“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的人才高效服务模式;“智汇港城人才服务云平台”实现项目征集对接、跟踪服务、资助申领、资金拨付等一网通办;成立“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领军人才创业服务联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周期护航、全方位服务。

  张家港还设立了148亿元产业投资基金、2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和每年超2亿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同步扎实推进“人才+资本”融合工程,为人才项目提供单笔最高3000万元无抵押“人才贷”。人才与城市结成“梦想共同体”,相互借力,共同打拼,在奋斗中收获满满幸福感。

  “想方设法满足创业者们多样化‘定制服务’需求,让人才创业‘全程无忧’,做强做大。”张家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志明说,以人才为引领、以资本为纽带、以机制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兴市的实干精神,坚定承载起创新创业者的腾飞梦想。(苏报驻张家港首席记者杨溢苏报通讯员张组轩)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