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宿迁 > 要闻 > 正文
宿豫:往日贫困户,如今过上“莓”好新生活
2020/08/23 20:59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虽已立秋,但天气依旧炎热。8月23日一大早,50多岁的盛继权来到位于新庄草莓园的自家大棚内,蹲在田里忙着拔除杂草,准备翻整土地,栽植新的草莓苗。

  “眼下,我们正在准备新一轮育苗。种草莓呢,要早起,收工也晚。人是辛苦点,但是我这3个棚子一年收入也能在5万多元钱,也知足啦!”他抬起头,满脸汗水面带笑容。

  几年前,家住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的盛继权还是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014年,盛继权在工厂做工时,意外导致伤残,让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尽管被纳入建档立卡户,但要抚养一对双胞胎女儿,他和妻子生活压力较大。农忙之余,盛继权便到附近打零工。

  2018年,随着杉荷园景区扩大开发,宿迁市宿豫区新庄草莓园规划建设,盛继权将自家的18亩耕地全部流转,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走上了种植草莓之路,一家人的小日子迎来了转机。

  “大棚由政府帮我们弄好,还有技术员负责指导,我们只负责栽苗子与管理。”盛继权说,服务到田头,投资不算多、技术有保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草莓园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等生产服务设施。今年疫情期间,盛继权还参加了区里组织的电商培训,学会了通过抖音、快手直播平台销售草莓。3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网络销售1500公斤,收益2万余元。

  越努力越幸运。盛继权从起初承包2个草莓棚,到去年承包3个草莓棚,规模逐步扩大,收入节节攀升,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奔头。“算起来一年大几万元收入,也就不错了,比以前种稻麦不知翻了多少倍!”令盛继权更高兴的是,前年因为拆迁,老家的房屋正好置换了一套160多平方米两层独栋新楼房,“有了一个安稳的新家”。

  “家里有没有大电视?”“有,空调、冰箱一样不少。”“日子过得好不好?”“当然好啦!在家门口干活,有收入,能顾家。”面对记者的提问,盛继权回答很爽快。他还透露一个好消息:“大女儿刚刚考入宿迁中学,妻子也可以到服装厂继续工作了。”

  现如今,盛继权一家不仅脱贫,而且过上了相对富裕的好日子。崭新的楼房里,盛继权正在给老母亲做午餐。楼梯口满墙的照片,记录着一家人美好的回忆和满满的幸福。

  搬进楼房改善居住条件,种植草莓稳定增加收入。“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家的幸福生活。”现如今,盛继权又开始提前整理草莓棚,向着小康生活继续奋斗。

  做大草莓产业,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不忘带动村民奔小康。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党委书记曹兵告诉记者,新庄草莓园接纳了100多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工资3.6万元。同时,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入江苏新小莓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进行草莓精深加工及相关乳制品生产。在借鉴台湾大湖草莓等先进经营理念,建成台青名品馆、体验馆基础上,进一步深度开发草莓系列产品,延长草莓生产价值链,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样板。

  记者了解到,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今年新增草莓产业种植面积2000亩,建棚600个,全部由合作社吸纳农户自愿参与,其中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达110户,已有40多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通过种植草莓实现脱贫。

  交汇点记者 徐明泽 通讯员 王菁 孙军贤 闫鸣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