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宿迁 > 要闻 > 正文
做好百姓“主心骨” 架起干群“连心桥” 宿迁绘就和谐民生画卷
2020/07/25 21:38  宿迁网  

  党建引领有力度,社会治理有温度;“广场夜谈”“小村说事日”等民主协商新形式让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更有活力;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新风润泽百姓心田……江苏宿迁,处处呈现新气象。

  社会和谐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今年以来,宿迁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将“社会治理创新创优年”活动作为全市“三个年”活动之一,并明确了以“五治”为主线、“五创”为抓手、“五提升”为目标的“五治五创五提升”工作要求和体系,半年多来,宿迁市上下围绕创新创优社会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宿迁市营造了和谐民生画卷。

  做好百姓“主心骨”

  党建引领让社会治理更有温度

  “大家好,我是8号楼的‘党员楼栋长’陈志玲,今天我给大家分享84消毒液配比的方法……”疫情防控期间,在宿迁市宿城区亚方花园小区居民微信群里,“党员楼栋长”陈志玲今年初录制的防疫科普小视频“火”了一把,陈志玲也因此成为“社区网红”,被大家一致推选为社区4月“红旗楼栋长”。

  “疫情发生后,有居民在微信群里问84消毒液怎么配比,我就边演示边介绍,录视频发到楼栋微信群,让大家都能学会这一知识。”陈志玲说。63岁的陈志玲退休前是宿迁市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她每天在微信群发消息,向楼栋居民传播科学知识,安抚居民情绪,还参与社区防疫卡口值班,协助社区做好居民摸排登记工作。

  “党员楼栋长”书写社区治理“大文章”。今年1月起,宿迁市在宿城区进行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党员楼栋长”规范化建设试点,初步探索出一条彰显自身特色、富有成效的路子后,4月23日召开专题会议,在宿迁市总结推广宿城区经验,并出台相关文件,推动基层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双网”融合,打造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模式。

  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纽带,担负着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宿迁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赋能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广新型农村社区党建新模式,深入推进“强村三项”试点,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宿迁市紧盯基层社会治理薄弱点空白点,纵向延伸党的组织和工作触角,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积极推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治理,真正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今年以来,宿迁市各地还深入学习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做到治理过程由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由群众评判、治理成果由群众共享,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

  架起干群“连心桥”

  民主协商让基层自治有活力

  在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广场夜谈”成为群众最热衷的一项活动。2018年春节前,时任桑墟镇党委书记姜若鸣在走访中发现,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党组织建设不力、干群关系紧张、乡风陋习等问题,“广场夜谈”应时而生。

  河道疏浚、杨树更新、能否享受低保……在“广场夜谈”活动中,村民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敞开心扉,现场提问,干部现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桑墟镇搭起了一座与村民沟通的“连心桥”,让群众和村干部面对面谈问题、说事情,群众问政质询,干部释疑解惑、回应诉求,提升了政策和决策的透明度,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对“广场夜谈”催生的变化,当地群众感触尤为深刻。桑墟镇友谊河村的窑河河水长期受到污染,恶臭难闻。“参加‘广场夜谈’,我们提了河道整治问题。镇里当晚研究,开展专项整治,不光解决了河道淤积问题,还绿化、美化了河岸。看着‘污水河’变成‘生态河’,大家心里甭提多高兴啦!”友谊河村村民李培志说。

  通过常态化开展“广场夜谈”,桑墟镇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群众信访投诉量逐渐减少,高质量发展氛围愈发浓厚。

  同样,在宿迁市泗阳县,“小村说事日”也成了密切干群关系、做好基层自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在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宿迁市泗阳县各村居坚持举办‘小村说事日’活动,创新搭建平台,‘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分类分级解决问题,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泗阳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小村说事日”到底管不管用?村民最有发言权。通过“小村说事日”活动,爱园镇里仁村村民提出有20亩洼地年年受淹减产乃至绝收。乡、村干部迅速行动,安排建造下水道,洼地积水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本以为是嘴上说说的,没想到来真的!”里仁村村民胡绍峰感慨。

  宿迁市沭阳县桑墟镇“广场夜谈”、宿迁市泗阳县“小村说事日”等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不仅解决了一大批困扰群众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搭建起了一个干群沟通的“桥梁”,极大地拉近了干群关系,让基层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从村民口中的“你们村干部”到“我们书记”,就是对这些创新举措的认可。

  为响应中共中央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宿迁市正进一步探索将“广场夜谈”“小村说事日”等社会治理新模式制度化,不断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村(居)委会为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框架,明确基层自治权界,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党群、干群同心,勠力前行,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弘扬文明新风尚

  涵养向上向善社会生态

  “今年我们村取消乔迁、剃毛头等宴请90余起,大家主动做到红事随礼不超过50元,白事随礼不超过100元,今年群众人均婚丧嫁娶等礼金支出1205元,同比下降59.4%。”说起“人情新风‘宿9条’”的推行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宿迁市泗洪县双沟镇雪二新村党委书记马永波高兴地说,“人情新风‘宿9条’”不仅弘扬了文明新风,还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雪二新村的新气象是“人情新风‘宿9条’”在基层落地生效的体现。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政治生态一样,需要精细管护、精致培育和精心涵养。针对百姓人情负担重等现象,今年1月,宿迁市重磅发布“人情新风‘宿9条’”,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推进人情减负、弘扬文明新风。半年来,宿迁市上下按照“全要素动员、全社会参与、全领域推进”的思路进行全面推行,人情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宿9条”逐渐深入人心,人情风渐渐地回归了本源。

  “人情新风‘宿9条’”的成功推行有效涵养了全社会积极向上的社会生态。今年以来,宿迁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充分发掘各地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感动宿迁人物”等道德典型选树活动,特别是深入挖掘宿迁援鄂抗疫英雄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事、身边人传递社会正能量。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宿迁市持续放大《宿迁文明20条》2.0版和“人情新风‘宿9条’”正面影响,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积极构建市、县文明创建共同体,统筹推进新一轮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创建,确保社会文明程度指数全省领先。与此同时,宿迁市还深入推进信用示范城市长效建设,开展“信用社区”“诚信居民”等创建活动,让诚信成为宿迁的又一个闪亮标签。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