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地评线】脱贫攻坚精神高扬为人民立场
2021/10/18 16:56  四川在线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2012年底新时代脱贫攻坚拉开序幕,2020年底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几千年历史上首次消灭绝对贫困,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华史诗的高音段落。8年时间,近1亿人摆脱贫困,中国为什么能?脱贫攻坚,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凝聚起合力攻坚的磅礴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考察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东西部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扶贫协作,定点扶贫、“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精兵打硬仗,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脱贫一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是全党动员的共同行动,举国同心地合力攻坚,尽锐出战的超常规举措,凝聚起合力攻坚的磅礴伟力。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从做到“六个精准”到实施“五个一批”,从扶真贫到真脱贫,我们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精准识别、到户到人扶真贫。2014年,全国扶贫系统组织了80万人进村入户,共识别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录入信息,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把真正需要扶贫的人扶起来。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真抓实干、靶向施策真扶贫。坚持因地因人因贫施策,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坚持智志双扶,脱贫群众心动起来,行动起来,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改变;坚持易地搬迁,全国近千万人“挪穷窝”。解决好“怎么退”的问题,严格考核、较真碰硬真脱贫。每年考核都有第三方评估、媒体暗访,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较真碰硬,确保了脱贫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兑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把脱贫攻坚当成硬仗来打,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坚决啃下最后的硬骨头。从“直升机修路”的超常规举措,到“吃干粮睡地铺扶贫”的超常规付出,再到“战疫战贫两手硬”的超常规行动,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越是艰险越向前,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坚决打赢这场硬仗,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征途上,全党全国全社会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作者:向秋 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