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防灾减灾,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2021/10/13 18:11  南通网  

  10月13日是第32个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确立这一节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地区和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作为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推动国家和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今年的主题侧重于号召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灾害风险防范和治理,不断增强自身抗灾能力。

  未雨绸缪,下好灾害防范“先手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加强灾害防范,关系国计民生。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一位基层信息员的及时预警,让140余名村民及时疏散转移,避免了山体滑坡导致的伤亡;今年,陕西部分地区迎来了最强“汛考”,陕西省气象局接连发布预警,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人民群众快速响应,避免了强降雨导致洪涝灾害,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时刻绷紧防范重大事故这根弦,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加强灾情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居安思危,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勇于同自然灾害作坚决斗争。

  齐心协力,找准减灾救灾“突破口”。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团结一心、综合施策、抓住关键,防灾减灾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在此前的金沙江堰塞湖处置中,应急管理部与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联合派出工作组现场统筹救援工作,提高了救援能力和效率,最终成功排除险情;今年,云南漾濞彝族自治县、青海玛多县分别发生6.4级、7.4级地震,两省抗震救灾工作统筹有力、协调有序,较短时间内让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干净水喝……向广大群众介绍气象灾害、雷电危害、自救互救技能等知识,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将防灾减灾宣传预防工作引向深人;强化对各类灾害管理全过程、多部门的综合协调,建立高效科学的灾害防治体系,才能提高全社会抵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同舟共济,筑牢安全防线“新高度”。理解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得到更多来自大自然的“善意”回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赖以永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实践反复证明: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合理利用、友好保护,人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才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才能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共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筑牢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防灾减灾打开更有利的局面,为“你、我、他”筑牢生命防线!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