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地评线】东湖评论:绘好“富春山居图”,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10/11 16:16  荆楚网  丁恒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擘画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中华大地渐次呈现。生活有奔头、田园秀美、乡土润泽、产业现代化……一个个村庄美丽蝶变,一片片沃野展现新姿,越来越立体的乡村图景让人们直观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和乡亲们不断提升的幸福感。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努力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特别是经过8年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从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到浙江安吉的余村,再到宁夏银川的闽宁镇……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亿万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绘好“富春山居图”,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不落实,发展就落空。”产业兴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也是绘好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持续动力。在十八洞村,通过发展种植、养殖、苗绣、乡村旅游、山泉水等产业,老百姓生计越来越多;在余村,通过关停矿山、水泥厂,开办农家乐、民宿、漂流、果蔬采摘等一系列休闲旅游产业,2020年游客量近9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5680元……乡村产业“立得住”“长得大”,激活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给农民吃下了长效“定心丸”。实践证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才能让老百姓有干头、尝甜头、有奔头,让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成色足。

  绘好“富春山居图”,人才兴旺是关键。“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离不开各类人才的参与和支撑。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吸引了很多“新农人”来到农村的沃土阔野投身乡村产业。他们当中,既有大学毕业生、城市白领等高学历人才,也有企业老板、资本投资人等商业人士,还有农技人员、种养大户等技术精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了定力、增厚了底气、增添了干劲。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政策支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把善经营的“农创客”引进来,把懂技术的“田秀才”聚起来,把有经验的“土专家”用起来,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才能为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注入不竭新动能。

  “农,天下之大业也。”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必须清醒认识到,启航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这就提醒我们,“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前进道路上,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艰苦努力,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们才能绘就一幅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