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新华时论 | 谨防“运动式”减碳
2021/10/09 22:12  新华报业网  陈立民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纠正有的地方“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这一重要要求,为减碳“跑偏”敲响了警钟,也为各地有序推进“减碳”提供了指导。

  自我国向世界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取得不少成效,但也有不少地方出现理解不到位、工作“跑偏”等现象。比如,有的地方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上,而是试图通过“运动式”地搞突击、搞“集中整治”来达到目的。为了短期内达到目标,甚至不惜“拉闸限电”,搞短期行为。近期一些地方出现的“拉闸限电”,固然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等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也与有的地方搞“运动式”减碳有关。

  推进“减碳”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大计,是彰显大国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推进“减碳”,既要意志坚定,又要措施得当。如果地方急于求成、互相攀比,大搞碳减排竞赛,或者热衷于炒概念、蹭热点,夸大宣传所谓的投资潜力,以“减碳”之名行“圈钱”之实,或者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搞“抢跑”,声称“提前实现碳中和”,不顾实际在新能源领域盲目布局、冒进,制造“产能泡沫”,则显然与“减碳”工作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驰。这种“运动式”减碳,国内外都曾有过经验教训。2020年夏天,美国加州再现分区轮流停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该州在大幅提高新能源发电比例的同时没有实现正确的能源组合,最终导致电力资源供给不足。

  避免“运动式”减碳,必须跳出“运动式”思维。一些地方在“减碳”中之所以出现“跑偏”,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个别干部对“减碳”工作认识不深,没有充分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路径;有的是心存侥幸,“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直到能耗考核指标不达标才想到采取“拉闸限电”之类的突击措施;有的是因为政绩观错位,把“减碳”视为彰显个人政绩的手段,为了政绩,甚至不顾方式方法。应该看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统筹推进,必须防止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大战硬战持久战。江苏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化石能源占比高于全国,减碳压力大,只有认清形势、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才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先立后破”,首先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产业链的安全和稳定。要“精准滴灌”,在深入调研分析基础上,将减碳措施细化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主体,增加碳减排方案和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扭住“关键变量”,从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关键行业入手,以“一子”的激活带动全局的变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落之于“细”,落之于“实”。各地应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严防“运动式”减碳,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市场主体的基础上推进各项“减碳”举措。在推进“减碳”的过程中,作风要再细一点,措施要再实一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好“减碳”之路。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