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视评:防诈有心,与反诈同行
2021/04/17 11:39  苏州新闻网  

  □苏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严厉打击治理此类违法犯罪,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是关系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大事。

  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与传统诈骗行为相比更隐蔽、更复杂,波及面广。犯罪分子针对不同人群特点,设置不同“剧本”,有针对性地行骗,令人防不胜防;以网络交友为幌子向被害人借钱、以高额回报为幌子诱使被害人进行“投资”、以介绍工作为名义向待业大学生收取中介费等,让人难辨真假。所以,更需要我们利用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直播、H5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有的放矢开展宣传工作,让反诈宣传入脑入心,给人民群众防诈注入有效“预防针”。

  “魔高一尺”,就需要“道高一丈”。公安部数据透露,截至目前,全国共查处行业“内鬼”422名,惩处营业网点、机构1.2万个。相关部门应当从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电子银行U盾等“四件套”入手,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对泄露个人信息、不实名办卡、出售出租“四件套”的单位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并进行信用惩戒。执法力度一旦增强,能钻的缝隙就越来越小,甚至无法钻入,人民的财产安全就有保障。

  时代发展了,骗子的行为逻辑也随之变化。反诈骗,也不只是相关部门的事。对于个人来讲,听到“中奖”时不妨多多核实,看到“馅饼”时不妨冷静一下,多想多问或许就能发现破绽,为个人财产涂上一层“保护膜”,才能让我们的钱财稳稳“躺”在自己的“口袋”。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