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晚餐加点料|《我的姐姐》引热议,亲情和自我是“单选题”吗?
2021/04/09 19:47  新华报业网  

  电影《我的姐姐》(时长:03:59)

  万象皆有味,与君共品尝。朋友们好,这里是晚餐加点料。最近,电影《我的姐姐》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该电影不仅拿下今年清明档综合票房冠军,而且在上映6天后,累计票房突破5亿,打破中国影史清明档票房、人次等21项纪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对姐弟的故事。父母由于一场车祸意外身亡,留下成年的姐姐和年幼的弟弟。面对这个只见过几面的弟弟,姐姐是继续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还是肩负起抚养他的责任?影片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荧屏外已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姐姐不该妥协,就应勇敢做自己,不要成为“扶弟魔”。也有人认为,骨肉亲情岂能轻易舍弃?对于家庭,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人们在代入、在联想,也在争吵、在撕裂。

  表面上看,影片呈现了一个姐姐的纠结与挣扎,实则探讨的是家庭与亲情的羁绊。现实中,被“牺牲”的不只有姐姐,也有哥哥弟弟。比如,以前有的家庭因为贫困,只能资助一个人上大学,这时要么靠成绩说话,要么抽签来决定,就像《山海情》里的马得福和马得宝。再如,有的家庭因为一个孩子患有疾病,另一个孩子打出生起,就负有照顾手足的使命,就像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是没关系》的钢太,他的母亲从小就告诉他,他生下来的任务就是照顾有智力缺陷的哥哥。透过影片,很多人看到了自己、家人甚至身边的影子,触到了亲人之间扯不断、理不清的黏腻关系。

  亲情,还是自我?这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选择题。“五四”新文学以来,很多作品探讨的主题就是“做自己”,强调的是“要自由”“要独立”,这些都是反封建、反礼教这一特定历史任务下的“出走”。相比之下,当下这道选择题的情境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多元。随便网络搜索下,相关的咨询五花八门,有的不愿意接受家长安排的工作,有的苦恼于自己选择的对象不合家人心意,有的忍受不了父母对其他兄弟姐妹的偏爱……又或者像影片这样,究竟要不要抚养弟弟?早个几十年,人们或许不会将这些问题看作是问题,家庭的义务与责任当之无愧放在第一位,就像《我的姐姐》中的姑姑那样。两代人不同认知的背后,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的变迁,年轻一辈更强调自我实现,更崇尚自我价值。

  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亲情和自我是一道“单选题”吗,两者真的是非此即彼、非左即右吗?姐姐咬牙担负起抚养弟弟的职责,未必不是人性的坚强,也能塑造出另一“自我”。就像电影《雨人》里的查理,在与患有自闭症哥哥的相处中,真挚动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他原先只为遗产的私心。姐姐选择放弃责任,成全了自己想要成为的“自我”,也未必不会留有遗憾。就像艺人陈小春,将弟弟过继成为他“一辈子忘不掉的痛”。无论个人怎样选择,都会有得有失,旁人无从感同身受,也不应随意置喙。然而,因为亲情可能对个人理想追求造成阻碍,又或成为人生道路上的某种负担,就大肆渲染“亲情有罪论”,就有些过于草率和武断。人生于世,亲情就像风筝线,是牵绊也是牵挂,一旦完全挣脱,终将飘浮无根,甚至不知陨落何方。

  血浓于水,骨肉亲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亲人之间的相处却不似DNA排列那么清楚明了。过于执拗于亲情和自我的冲突,可能忽视了一点,亲情是需要后天维系的,需要沟通,需要构建,需要重拾。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有部代表作,书名很美,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它既代表一种“逃离”,又代表着找到新的信仰。也许,无论是逃离,还是留下,关键在于与自己和解、与亲人和解,找到你自己的那座山。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