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晚餐加点料 |“强行”易治,“啃老”难解
2021/02/26 17:33  交汇点新闻  

  万象皆有味,与君共品尝。朋友们好,这里是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姿正腔媛工作室“晚餐加点料”。这两天,最高法发布了“强行啃老”典型案例,引发热议。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啃老”的话题。

  按照最高法的解释,强行啃老是指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行动能力等原因,往往难以有效管理、处分自有财产,在此情况下,子女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父母的财产权益。那么,如果父母同意呢?子女该不该啃?只能说,最高院发布的“强行啃老”案例,在法律上为我们提供了“不可为”的参照标准。然而,法律之外,“啃老”作为中国家庭中颇为普遍的现象,其中包裹的亲情、辛酸、无奈等种种复杂况味,在时代的浪潮挤压下,在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成本高企的当下,愈发成为一个待解却难解的社会议题。

  以前,一提到“啃老族”,大家都是颇为不齿的。一些成年子女,自己不工作,却要蹭吃蹭喝,依靠父母供养,当然不对。况且,从“啃”字就可以看出,父母也没多少“肉”,被子女一啃,父母的生活就会更加拮据,这种“啃老”,当然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然而现在,“啃老”的重灾区变成了买房和带娃。一些年轻人并不是想压榨父母,而是实在拿不出高额的买房首付;一些年轻的父母并不是不想带孩子,而是夫妻双方都要上班,请保姆一则开销大,二则不放心,请父母过来也不是甩手不管,只是辅助帮忙带娃。据统计,我国城市里约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生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对这样的“啃老族”,轻飘飘地点评一句“不孝”或“巨婴”,未免有失片面。

  一般而言,老人对子女的关爱都是无条件的。子女遇到经济困难,老人会拿出自己的积蓄;子女需要家乡的父母帮忙带娃,父母就会义无反顾地过来,买菜、做饭、带孩子……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我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这些被称为“老漂族”的随迁老人,为了支持儿女事业、照顾第三代而牺牲自己安逸的晚年生活,忍受离乡背井的不适和照顾孩子的辛苦。但必须要说,这些老人的付出,只是他们的情分,并不是他们的本分。

  尽管年轻人有各种各样的苦衷,老年人也有帮扶子女的温情,但“啃老”总归不是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实际上,“啃老”的负面后果,不只是老年人在承受,很多年轻人也为此负重不堪。对父母的愧疚感,两代人在家庭、育儿等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婆媳问题、岳婿问题日益高发……也成为很多年轻人下班后不愿回家、不敢回家的原因所在。在日益成为惯性的“啃老”链条里,谁都不快乐。

  最高法发布案例,为解决“啃老”开了一个好头。为“啃老”按下刹车键,不让啃老成为一种“惯性”,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个人层面来说,两代人都需要转变观念。年轻人要培育自我奋斗和独立生存的品质,勇敢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对老年人来说,则应学会以“适度”的心态,去处理子女需求与自身能力的关系。“啃老”并非是简单的家庭问题,而是社会的一个伤疤。相关部门要着力解决住房、医疗、生育等多方面存在的现实痛点,为年轻人减轻负担,还老人一个安逸的晚年。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