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潮叔读报|“茅台院士”风波:谁在沉默,谁在质疑?
2021/02/19 18:34  新华报业网  

  辛丑年大年初六,“茅台院士”风波爆发。次日,茅台股价大跌。

  没有人能说得清,这两件事之间到底有没有特别的关联。但有一点确定无疑:这两件事,都牵动着公众的情绪。其中,有焦虑、愤怒、不平,当然也有期待。

  有句话说得好,“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潮叔今天一直在想同一个问题:“茅台院士”的一片争议声中,是否也包裹着时代的痒与痛?

  01

  尽管,新闻工作者经常调侃“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但“茅台院士”的风波还是吸引了一众央媒的关注。

  先来看近来在舆论场上表现颇为积极的央广网。该网就此事连续发表了两篇评论:

  17日的首篇评论《茅台女总工入围院士候选人?当慎之又慎!》。文章认为,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被推荐者都是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而酿酒行业本身就存在争议,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

  文章进一步指出,茅台集团是著名酿酒企业,市场地位高,在贵州连续3年纳税第一。在此背景下,院士推选有没有被科研成果之外的市场因素影响?倘若当选,最大得益者是不是其供职的酿酒企业?对此,相关各方应当慎之又慎!

  19日,央广网再发评论《流程合法,也应站位更高》。文中表示,说到底,院士增选是一件专业而又严肃的事情,最终还是要由专业人士依法依规做出专业判断。

  再来看另外一家央媒经济日报。该报19日当天发表佘惠敏的评论《“白酒院士”为何引争议》,观点与央广网评论接近,但此文将“白酒院士”与“烟草院士”联系起来,是个新看点。

  文中提到,2011年,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研究员谢剑平,作为研究“降焦减害”的烟草化学专家,在历经了4年3次提名后终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在当时引起了激烈讨论。

  这篇文章认为:“白酒专业的人进入院士候选也就算了,还别真的当选院士,因为那样实在不妥……当前,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科技正面临着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的艰巨任务,我们支持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希望院士评选为中国科技发展树立良好导向。”

  新华社旗下的“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员刘晶瑶的文章也认为,“两院”院士增选事关重大,地方推荐环节必须专业、规范,不能掺杂学术以外的复杂利益考量和“小算盘”。要以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规范开展推荐工作,让作风正派、真正有科学精神和学术贡献的人获得被认可的机会。

  潮叔梳理发现,上述三家央媒的观点,基本上可以代表主流媒体对“茅台院士”的质疑之声。要说效果,中国工程院和贵州省科协的两个回应,应当说与上述声音(当然也包括公众的质疑)有很大的关系。

  02

  潮叔刚才列举的观点,都来自主流媒体。其实,舆论场上,来自“非主流媒体”的声浪同样不容小觑,其中夹带的情绪亦更为明显。

  比如,有评论直接将茅台推出的院士候选人称为“酱香型人才”。

  也有人尖锐地评价说,茅台总工程师入围院士候选人“科技性不高侮辱性极强”!

  还有人直接质疑道:请问她发明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还是制造出了什么?

  ……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在办公室,潮叔与同事聊起此轮舆情中的公众情绪,有位年轻人表达了他的观察和看法——

  “天下苦茅台久矣!在很大程度上,公众对这件事的不满,其实跟茅台酒厂近年来的表现有关。茅台酒价畸高,事实上已经成为奢侈品;股价虚高得离谱,让一众中国科技企业相形见绌;连续几任酒厂领导前‘腐’后继,暴露出明星企业的腐败黑洞……”

  对此,潮叔深表赞成。

  这里还要再补充两点:

  其一,公众对院士荣誉称号“爱之深,责之切”。近些年来,院士遴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已经损及院士这一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且不说诺奖得主屠呦呦、不依不饶进行学术打假的饶毅,我国研究半导体的功臣李爱珍、清华建校以来“最年轻女博导”颜宁、北大“黄金一代”的数学天才许晨阳……这些一再被拒于院士门外的科学家,哪个没有一段本人不堪回首、公众提起来上火的落选往事?

  其二,天下苦被人卡脖子久矣!从中兴被制裁,到华为被断供,再到一大批中国科技企业无端被栽赃、被陷害,许多公众早就对科技霸凌主义深怀不满,满心希望中国科技界卧薪尝胆、自主创新、打破封锁。

  可是,当他们看到,就连院士这一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称号,居然可以放行香烟、白酒行业的科研人士,甚至让一些官员也加入进来参与争抢、暗中勾兑时,他们如何能“保持情绪稳定”?

  潮叔深知,新闻之中不容情绪。但新闻之外,情绪本身有时也是新闻,并且是更加耐人寻味的新闻。

  03

  旁观“茅台院士”风波,潮叔发现,几乎所有的质疑都来自贵州省之外。换句话说,作为“风暴眼”的贵州,当地主流媒体甚少发出任何带有倾向性的声音。更不要说新闻当事人王莉及其所在企业茅台酒厂了。

  潮叔翻阅了这两天的贵州日报,省城的贵阳日报,茅台酒厂所在的遵义市的遵义日报,都没有找到关于这件事的任何报道、评论。

  例如,2月19日当天的遵义日报评论版上,主打的三篇评论,标题分别为《春种一粒粟秋来满黔香》《提升科学素质创造美好生活》《“晒出我的李焕英”彰显亲情力量》,话题分别关于春耕、科学素养和电影。

  在应对舆情方面,一些地方习惯于选择“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媒体近乎集体沉默,可能都有自己的考虑和苦衷,但这样的缺席肯定算不上是舆论引导的上策。

  为数不多的例外,是当地的“贵州网”发表了一篇署名为“安青松”的评论,标题是《若公平公正公开,“茅台院士”没什么不可以》。

  这篇文章,算是从正面力挺了一下茅台总工参评院士。文中说:

  “舆论的讨论,难免会出现情绪化的声音,但专业的问题,还应该由专业人士来评选。抛开王莉茅台集团高管的身份,一个白酒行业的科研人员,是不是有资格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呢?”

  “两院院士的评选,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则,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来判定。如果仅仅因为王莉的特殊身份,就一竿子剥夺了她成为院士候选人的资格,这其实是有失公允的。”

  在潮叔看来,这篇文章的观点值得重视,尽管它也只是一家之言。

  最后,潮叔想说一句多余的话:在“茅台院士”这件事上,贵州方面其实也蛮委屈的。

  迄今为止,该省仅有本土院士两名,这跟一些发达省份根本就没有办法相提并论。如果能借助于明星企业茅台的实力推出并成功评上一名院士,那当然是大大的好事。毕竟,参评规则上也没有说不能评“白酒院士”。

  推是一回事,选不选得上又是一回事。数据显示,2019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官方公示的531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只有75人当选院士,成功率只有14%。

  “茅台院士”成真,路还远着呢。

  至于茅台酒价格过高的问题、股市表现的问题、院士评选的问题、科技霸凌和科技自立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都不简单、轻巧。

  如潮叔文首所言,不少时候,它们是一个时代的痒与痛,而不只是茅台和贵州自身的问题。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