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就地过年,让欢乐“不打烊”
2021/02/17 20:07  中国网  

  李桂启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庚子过去,牛年已至。2021年春节因疫情而不同,为了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更多的人选择了就地过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倡导就地过年背景下,满足就地过年群众文化和旅游需求,将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建议落到实处,既是一项民生试题,也是一项治理考题,考验着各地政府部门的为民情怀和管理智慧。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前不久,中办国办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其中就包括满足就地过年群众文化和旅游需求。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时也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就地过年的服务保障工作,让群众过一个特别而又温馨的春节。”可以说能否适应当下疫情防控形势需要,更好引导和满足人民群众就地过年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积极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提高春节期间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工作“成色”,牵系着生活烟火,连接着年味浓度,关系着民心稳定。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据相关媒体披露,今年超七成农民工选择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在这个即将到来的特殊春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让年味不减?如何让就地过年的群众留得住过得好?如何让“就地过年”的群众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如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有序、欢乐、祥和的春节,让外出务工人员在异乡也能感受到春节浓厚的气氛,让年味更浓,心里更暖?把一个个问号拉直变成惊叹号,不仅折射出各地区各部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高低,更彰显出成色十足的民生温度,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文化过大年,让欢乐“不打烊”。连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一份份“文化大礼包”递到老百姓手中,增强群众满意度。从春运首日“年味列车”开进长沙南站候车大厅,手工艺人现场教授窗花剪纸、赠送窗花,书法家为旅客现场写春联送祝福,让乘客带“福”回家;到四川推出上千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开启2021年春节文化盛宴;再到杭州市面向留杭过年外来务工人员重点推出十项“新春文旅惠民月”举措,同步发布804项送文化、送旅游活动与优惠,让在杭“打工人”留得安心、玩得精彩……让就地过年的群众无论在哪儿都能感受到家的感觉,过一个好年。

  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一句简单的话,背后牵动着各方的心,践行起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它考验着各地区各部门的应变能力和全链条做好引导、服务、保障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精准把握就地过年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创新文化和旅游产品和服务形式,丰富产品和服务内容,努力在推出针对性产品、提供高品质服务、创造更安全环境上下功夫,让就地过年成为群众的良好体验、美好享受。要在确保人民群众减少人员聚集、加强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确保百姓就地过年安心、舒心、放心,让大家度过一个平安健康、欢乐祥和的春节。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农历新年在即,不断满足就地过年群众文化和旅游需求,让就地过年的民众更安心、舒心和开心,社会各界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期待劳动者权益在获得“硬核”保障的同时,能有更多贴心的举措想到劳动者前头,让政策多一些温度;期待更多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既要用“薪”留人,给予物质奖励,也要用“心”留人,做好情感挽留,更要用“文化”留人,多办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进一步筑牢家国情怀,营造欢乐、团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凝聚精神力量。

  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今年的春节,无论在哪过年,怎么过年,只要心在一起,就是团圆!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