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晚餐加点料|愿受助的你,有温暖穿在身上,有坚毅埋在心中
2020/11/20 16:44  新华报业网  

  (姿正腔媛小姐姐原声朗读)

  万象皆有味,与君共品尝。朋友们好,这里是晚餐加点料。近日气温骤降,已是添衣保暖的时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个关于棉衣的话题。

  本月12日,洛阳理工学院在王城校区大学生服务中心,为31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过冬棉衣。为保护学生隐私,学校买了多款棉衣,贫困生可以自己挑选试穿到满意为止。而这项活动已连续开展11年,棉服费用均由学校支付。

  “谁与幽人暖直身,筠笼冲雪送乌薪。”给贫困生送棉衣是暖身,购买多种款式则是暖心。资助贫困生,我们熟悉的场景往往是这样的:耳边响彻着《爱的奉献》的旋律,眼前浮动着闪光灯的光亮,贫困生排着队、一个个地,从捐助者手中接过相同款式的物品。这种捐助方式,往往热闹有余,而温情不足。捐助者的善意纵然被颂扬,但被捐助者心中难免五味杂陈,或有沦为道具之感,或有人格有损之叹。高校拿出各种颜色款式的棉衣以供挑选,照顾的是个性化的喜好,彰显的是人性化的体贴。

  放眼全国高校,采取“隐形资助”的并非个例。最实惠的,莫过于往贫困生饭卡里偷偷打钱。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采用饭卡大数据分析,精准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饭钱低于平均值的学生,再通过比对困难学生数据库及二次核查等,悄无声息把钱打到学生饭卡里。采取类似方式的,还有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州大学等。所谓“润物细无声”,利用大数据实现智慧资助,既兼顾了资助公平,又恰到好处地维护了学生的尊严。

  善意的传递,从来就不比涵养善意本身来得容易,尤其是在直面贫困的时候。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贫困即便不是耻辱,但多少是件不太光彩的事情。对贫困群体的资助,也就不能只停留在物质本身,还当考虑到他们的人格尊严,赋予关怀方式更多人性化内涵。这就要求,捐助者能够压制自身源于物质和道义双重优越感带来的傲慢,能够抵御借助关怀活动提升自我政绩和社会影响的诱惑,由此避免高举“善”的大旗、做出“恶”的行径。高校的“隐性资助”,是一种纠偏,也是一种探索,把控的就是捐助者该有的分寸感。

  相比其他捐助者,高校还有另一种职能,那就是育人。对于贫困生群体,除给予物质资助外,更好地关怀与引导同样重要。“隐性资助”体现的是一种理解和尊重,但这种理解和尊重不能成为过度呵护。现实中,不少贫困生确有自卑心理,背负着贫困的耻感,一旦贫困作为隐私被过度“保护”,反而容易加深这种耻感。好比是,有些事情愈是隐晦,愈容易滋生歧视。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高校还当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学子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贫困,以感恩的心情接纳资助,树立自强、自信、自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培育一颗“贫困面前不低头”的坚毅之心。

  贫困给生活带来艰辛,但它毕竟是暂时的。愿受助的你,有温暖的棉衣穿在身上,有坚毅的种子埋在心中,遇见自己的“灿烂千阳”。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