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用心施工笔绘就“苏大美”
2020/11/13 14:49  淮安新闻网  

  “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习近平总书记12日下午在江苏南通考察长江生态时的感慨触动着在场干部群众的心。聚焦聚力“强富美高”美好蓝图的江苏,用切实行动绘就了一幅成色十足“大美江苏”靓丽画卷。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全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同样也是历史上就以美丽自然风光著称的地区。发展应当是高质量的,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就对江苏未来的生态环境建设寄予厚望,希望江苏能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让人们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江苏牢记嘱托并用行动作答。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更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江苏始终牢记着“环境美”的殷殷嘱托。坚持环保优先原则,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杆。思想有深度催动着江苏行动有速度、落实有力度。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拥有美好的生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形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实现“环境美”的方向是明确的,措施更是有力的。从“水十条”到“1+3+7”治污攻坚作战体系,再到“江苏生态文明20条”,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落深落细成就了“大美江苏”的精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样的幸福生活是你们亲手建设出来的,是大家一起奋斗出来的。”将心中的“大美江苏”变成身边的“苏大美”,离不开每一个江苏人的付出与努力。捕了几十年鱼的杨金龙,早就把捕鱼当成“过去的岁月”,他说,“不能让长江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工笔画要汇聚合力,合力来自于全社会共同重视、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养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所有人的自觉。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水自闲。”秀美山川、大好风光并不只属于历史,一个现实中的“苏大美”,她正由我们的双手在精细描绘。(霍然)

标签:
责编:李爽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