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论见 | 别让“学术阿谀”玷污学术尊严
2020/09/19 22:03  新华报业网  魏晓敏  

  备受关注的赞美“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论文事件,有了最新进展。9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公告,作者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已被作出相应处理:追回已拨资金,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并给予通报批评。

  “导师上海人,国栋之名实,手持倚天剑,学海驾云涛;师娘慈溪女,容德美如玉,守着芙蓉剑,厨房舞翩跹。”今年年初,一篇大篇幅赞美导师师娘学术论文引发热议。这篇论文发表在行业权威期刊,还是获资两百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相关部门及时查处,由此事牵扯出当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存在弄虚作假问题,反映了净化学术生态学术、反对学术造假的坚定态度。

  论文造假是严重问题,但“学术谄媚”也不容忽视。这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用看似“学术”的语言极力吹捧导师和师娘的“伟大”,与其说是论文,不如说是披着学术外衣的“阿谀之作”。如此一本正经地胡言乱语,是另一种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虽然这是极端个案,但也反映出学术界存在的一些“阿谀之风”。有的人甘于做吹鼓手、贴金匠,将业内人士还知之不多的人说成“著名学者”,把在学术上并无建树的人说成“大家”,把在某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的人称为“XX理论之父”。

  阿谀之风的盛行,一方面源自于异化的科研共同体。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导师指导学生的日常学术研究,与学生个人学术产出息息相关,导师和学生形成的学术共同体有利于共同研究领域课题的合作探索,但同时,科研共同体又容易掺杂人脉、课题经费等利益关系,让学生过于依附于导师的权力,产生“马屁文”。“学术阿谀”还在于科研评价体系的缺陷引发的道德沦陷。当前,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考核早已成为博士生毕业、高校教师评职称的一大重要指标,“唯论文是举”“唯成果是举”的评价体系,催生了学术的浮夸之风,资本和权力对学术的渗透,导致少数人在利益的驱动下抛弃学术道德,以吹捧“博出位”。

  学术研究应该是把人类的知识结晶贡献给学术界,推动某个学科,某个问题的解决,倘若阿谀奉承的人凭借“学术垃圾”就可以登上“庙堂之高”,学术期刊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尊严,也无所谓学术权威可言。对科研共同体而言,最好的褒奖不是几句夸赞,而要以研究为本、拿成果说话。对学术评价体系来说,重要的不是“唯核心期刊”,而是学术研究价值和研究质量并重。学术是有品格的,是科学的,是神圣的,终归到底,需要每一位学术人从心底产生敬畏。

  一篇引来质疑的论文警示我们,科研从来不是一件“私事”,只有研究者、把关人、科研共同体一起涵养公共意识、筑牢学术责任,才能浇灌出科学研究的永不凋零之花。(魏晓敏)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