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论见 | 旅游业回血要主动拆“陷阱”
2020/09/15 20:05  新华报业网  

  近日,甘肃省敦煌疑现“专坑游客厕所”引发关注:厕所附近沙子易陷,途经车主陷入沙堆后,“工作人员”再索要巨额拖车费,且不允许其他游客帮忙。从网友拍摄的视频来看,“工作人员”不仅形迹可疑还颇为嚣张,阻挡拍摄并暴力威胁。

  过去有修车铺在路面撒钉制造事故,以延揽补胎生意;今天有“陷阱厕所”引诱车辆开进沙坑,以强迫车主交钱拖车。形式玩出了花,但这些不良商家贪婪的本性和法律意识的缺失却一脉相承。电影《无人区》中的情节真实再现:引人上当、趁人之危、强人所难……这一套组合拳当真生猛,可这根本就不是生财之道,而是巧取强夺、变相抢劫。试想,在人烟稀少的野外环境,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迫境地,面对“工作人员”的蛮横无理,像爆料网友那样维权的勇气,你我是否拥有?对多数车主来说,与其承担更大的风险,不如掏上几百块钱“免灾”,末了自嘲一句“被社会毒打”“交了智商税”,再自我安慰一下“总比吃海鲜被宰几千块好”。

  可这样一折腾,无论游客原来对这个地方有多向往,心情自然是败光了,“宰客”“欺诈”的标签无疑是贴上了,社会风气也这样败坏了。不法商家自然应该依法严惩,可我们更想知道,这种少数害群之马祸害整个地方名声的现象,什么时候是个头?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监督者,我们在看到这个视频时,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魔幻现实”色彩:难道这些“工作人员”不知道互联网的传播威力吗?难道他们不知道今天的法治中国,没有他们这种无良生意的容身之处吗?一旦曝光,必将遭到严惩,那么支撑他们“将宰客进行到底”的“信念”,究竟是什么?

  恐怕,是一种天高皇帝远、能捞多少捞多少的侥幸心理。而这种侥幸的背后,必然是当地监管部门的失职与缺位。视频曝光后,敦煌市迅速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很快,涉嫌强迫交易犯罪的5名嫌疑人已被抓获,其中两人已被刑事拘留。可再漂亮的公关、再雷霆的手段,也难以让被坑害的车主改变对这里的差评印象,难以挽回这件事对当地形象的损害。我们不禁要问,监管部门对这种并不隐蔽的恶劣行径,究竟是毫不知情,还是视而不见?如果是前者,说明监督失察,深入基层不够;如果是后者,则是有法不依,对不起人民赋予的公权力。

  正在“回血”中的旅游业,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人们有时会把个别商家的“宰客”行为和地方民风混为一谈,导致这些害群之马产生远超其能级的破坏力。上不起的厕所、吃不起的大虾、拍不起的照片,虽然只是某地旅游市场的冰山一角,但经媒体发酵后让多少无辜的旅游业者受到损害,让多少人努力建设的地方形象为之崩塌。

  与其出了事流泪,不如在日常管理中受累,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一些部门做起来就是不到位,这同样是侥幸心理在作祟,觉得自己的辖区出不了大乱子。须知,互联网具有显著的放大功能,一些小错误处理不当也会制造大舆情;一些小苗头听之任之也可能迅速演变为大事件。“陷阱厕所”的出现给监管部门提了个醒:要时刻紧绷履职的弦,主动深入了解情况,切实做到守土有责。等负面事件发酵失控再去紧急处理,为时晚矣。

  文/袁媛 图/曹一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