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情怀与待遇一个都不能少
2020/09/08 18:57  浙江日报  

  秋天的金色,属于教师。为了发扬尊师重教传统、表彰教师的无私奉献,一系列教师节庆祝活动正在陆续开展,让“园丁”们再次登上被聚焦的舞台。

  政策在加码:教育部提出将继续督促各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六部门共同出台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力争3~5年大幅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后教育类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公费师范生将免试用认定教师资格……种种利好出台,彰显了国家层面对教师现状的关注、关怀,表达了发展好教育的决心,也说明了教师整体处境可改善的余地还很大。全社会理应共同思考:如何从精神、物质等方面入手,让教师二字的分量更加沉甸甸。

  改善,首先体现在待遇上。当教师需要一定情怀,但清贫不是情怀的标配。事实上,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待遇越高,教师越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普通家庭越能从中受益。原因是优质教师的加入,将提高整体教育水平,减少课外培训补习造成的剪刀差,从而减少家庭在课外教育方面的支出。从逻辑上看,这种相关性确实成立。

  从2018年8月“不低于”的提法第一次面世以来,各地在教师工资待遇上的改革一直在推进。2020年初,杭州更进一步提出,要让教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朝着打造一支师德优良、学识过硬、愿意深耕的教师队伍的目标,各方齐发力。目标有没有实现,或者说有没有不折不扣地实现,还需要更多督导。尤其在相对低收入地区,要想让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靠精神觉悟也靠真金白银。

  改善,体现在方方面面。在职业荣誉感、社会氛围、教师的入职门槛、配套的激励措施、优化考核制度、享有的公共福利等多方面,仍有很多文章可做。前几日,萧山支教教师杨明的故事上了《人民日报》,这个小伙子在山里一待就是11年,条件艰苦不言而喻,他却说内心很快乐很满足,因为村民们的认可从未让他感到孤独,逢年过节,常常有几十个电话打过来邀请他。这就是社会认可的力量。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方能真正唤起教师的教育情怀,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不要只在教师节这一天感念师恩,而要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