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政治局再强调,打赢中长期持久战,如何“更多依靠”这个“有力武器”?
2020/08/05 16:49  解放日报  

  当今世界的竞争,核心是科技创新实力的竞争;大国博弈的制高点,也在于科技创新实力。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此当有日益深切的体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当今世界的竞争,核心是科技创新实力的竞争;大国博弈的制高点,也在于科技创新实力。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此当有日益深切的体会。

  新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适应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近来也多次指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不遗余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是推动疫后经济社会加快复苏、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占据先机的基础,也是打赢中长期“持久战”最需积蓄的持久动力。

  按照既定规划,今年应当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之年。当好创新发展先行者,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打造一座“创新之城”,是中央对上海的期许,也是这座城市面向未来的重要愿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打着“创新牌”一路走来,用持续的创新探索为国家改革发展探路,并在不少前沿领域、战略领域承担“国家队”的职责使命。今天的特殊考验面前,我们更应将创新驱动作为自觉遵循,努力打造全球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

  创新策源,首先要策基础之源。基础研究功底深厚,方能孕育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才能将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握在手中。当前的竞争态势下,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集聚优势资源、整合各方力量主攻发力,力争快出成果、抢占先机;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投入,要立足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战略研究,并通过积极有效的制度供给、资源匹配,鼓励广大科学家、研究人员坐“冷板凳”、闯“无人区”。

  当下,我们更应有协同创新、开放合作的定力,坚持开门创新。开放是发展的正道,上海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上积极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国际合作网络,也要在扩大对内开放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加强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内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区域创新能级,打造强劲活跃的创新增长极。

  创新策源,需要多方协力,并最终要体现为面向市场、面向应用的转化能力。企业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许多领域的颠覆性、引领性技术来自企业,一个地方创新策源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就看创新企业尤其是“硬科技”企业的规模、集聚度和能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寄语广大企业家,要勇于创新,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这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涵。而从政府的角度说,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忧纾困、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就是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考验当前,各级政府部门要鼓励企业和企业家们把眼光放远,多考虑长时段的前景和未来,努力克服眼前的阵痛和困难。这不是嘴上说的,是要在平时的各种政策措施、服务举措中体现出来的。

  我们的支持政策要更精准地聚焦创新,尤其是要通过改革持续深化,加快打通创新链上的堵点,通过金融等多种工具为其赋能;更要用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让更多专注创新创造的企业和企业家有底气、有平台、有空间、有市场,让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让创新者“硬核”更“硬气”。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