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新华时论 | 让“大数据”做好更多“民生小事情”
2020/06/06 21:45  新华报业网  

  小区住户315户,停车位仅178个。新华日报4日报道《“车位争端”亟待多渠道破解》,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老旧小区日益突出的停车矛盾。破解这一民生老大难,其实可以借助大数据这一新思路。最近公布的智慧江苏重点工程名单,“宜行扬州”出行服务成功入选。得益于该系统提供的全市停车位的大数据共享支撑,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实时查询小区、景点乃至附近单位的停车场车位,通过错时共享停放,有效缓解停车难题。

  打造“智慧南京”、建设“云上扬州”、赋能“数字常州”……疫情以来,深刻分析和审视大规模的数据运用在应急管理、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效用,以“数智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强化韧性和活力的迫切选择。而城市的“智慧”要以需求为本,它不仅是简单的管理智能化,更应该是服务智能化。用心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就要让“大数据”做好更多“民生小事情”。比如,利用人口户籍数据共享,民政部门就能在老人年龄达标之前,自动发送提醒,实现养老金申请、审核、发放等全流程线上管理;利用公积金和社保系统的数据共享,无需再开具相关证明,当事人可直接在线进行贷款申请……互联互通,凸显大数据蕴藏的无限潜能。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一个最大亮点是在传统“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之外,把“数据”列为新型生产要素,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以及与社会数据的资源整合。事实上,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有20多年,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府业务网和政府公众信息网。近年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见面审批”成为江苏“放管服”改革的亮丽名片,长三角“一网通办”也已实现66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关键就在于激活和流通。当前,各地各部门纷纷成立大数据中心、推动智慧建设,但如果相互割据、标准不一、重复建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为下一步整合制造新的难题。比如,如果公安部门只负责智慧公安,旅游部门只负责智慧旅游,交通部门只负责智慧交通,一个个林立的“数据孤岛”“信息烟囱”,必然使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不能发挥更大效用。而各地各类数据资源客观上存在的互联互通难、共享流动难、业务协同难,根本上还在于对数据控制的“权力本位”思想,以及固有工作模式的“路径依赖”。

  如果说,基于个人的大数据分析,能够清晰描绘出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习惯等,那么基于社会的大数据分析就能够挖掘出社会运行的潜在规律,为社会治理提供准确依据。倘若数据无法共享,就好比“盲人摸象”,无论觉得大象是根柱子,还是坚信大象是堵墙,其实都是以偏概全。面对发展之需、民生之要,亟待各地各部门强化顶层设计,以真正的“大数据思维”,打破数据壁垒、唤醒沉睡数据,以数据的流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