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公共自行车亟需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0/06/06 07:30  新华报业网  

  南通市区公共自行车将于9月1日起停止运营,这意味着陪伴南通市民8年的“小绿车”将逐步退出南通市区。据悉,南通不是孤例,近期上海闵行区、厦门海沧区、温州泰顺县等全国多地也陆续发布了公共自行车的停运公告。

  由于南通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相继实行刷码乘车和限时免费换乘等举措,不断满足市民短途出行需要,在事实上降低了市民对公共自行车的需求,从这一层面看,南通停运公共自行车是公交便捷化的标志。但公共自行车之所以会停运,也与其本身的局限性相关。

  确实,公共自行车的缺点并不少:很多公共自行车的租车方式是刷卡,且要停放在固定车桩,影响其使用便捷性;公共自行车运营受时间限制,部分公共自行车会在深夜停止运营,这给夜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上班族带来诸多不便;其骑行体验也有问题——很多自行车为了结实耐用,往往换做实心轮胎,其初衷虽好,但容易导致骑行费力,尤其是夏天,短距离骑行也难以避免汗流浃背。

  尽管在技术和用户体验上,大部分公共自行车难与共享单车媲美,但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也具有显著公益性、民生性等特点,其在普惠性上的优势是共享单车难以替代的:大部分公共自行车在前60分钟内是免费骑行的,相比之下,同样时段的共享单车则需要收费3元左右,若长期往返骑行,其成本可能更高。

  公共自行车往往有着特定的目标群体,其用户主要以对手机操作不太熟悉的中老年群体为主,若公共自行车一停了之,也会给其出行带来不便。此外,停运现有的公共自行车涉及到车桩的拆除、废旧自行车的处置等,如果处理不当,恐怕也会造成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公共自行车的存在能够避免共享单车形成垄断优势,在关系“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市场避免一家独大,抬高使用价格。

  因此,公共自行车不宜一停了之,而应该抓紧时间补短板,在技术、用户体验等方面缩小与共享单车间的差距。眼下,公共自行车需要多些用户思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改良升级。譬如,公共自行车可以升级开通刷卡租车、还车,实行24小时运营,试用电子围栏技术等等,最大程度上克服自身弊端,与共享单车形成互补。

  只有在用户体验上迎头赶上,公共自行车才能真正兼顾普惠性与便捷性,既避免其公益价值、民生价值流失,又能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韩宗峰)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