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守住"六保"底线 走出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2020/05/23 20:46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应对前所未有的冲击,需要高瞻远瞩的谋划和精准有力的部署。守住“六保”底线,我们有信心、有作为、有目标。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

  阳光总在风雨后。美好生活不是温室里的生活,风风雨雨就是生活的本身。

  年轻自信的国家,历经成长的风雨。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召开。中国,正全力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下一阶段政府工作怎么干,世人瞩目。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在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的背景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意在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应对前所未有的冲击,需要高瞻远瞩的谋划和精准有力的部署。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任务,针对的都是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也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积极举措。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有收入,就会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也就能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

  守住“六保”底线,我们有信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2019年,面对诸多困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GDP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跨上1万美元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尽管今年的疫情冲击巨大,但中国经济并没有伤筋动骨。多年积累的产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条件完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尤其是转型升级趋势确立,新动能发展壮大,在此次疫情冲击下逆势成长。

  守住“六保”底线,我们有作为。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乎生计。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工作、“六保”任务,就业都摆在首位。疫情发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出台到落地实施,很多方面体现了“六保”要求,使得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放眼神州大地,重大工程有序推进,工厂车间机声隆隆,田间地头耕作正忙,繁华街市升腾起熟悉的烟火气……截至5月1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职工复岗率分别达到99.1%和95.4%,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也达到91%。

  守住“六保”底线,我们有目标。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今年的经济发展任务,聚焦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未来,还要继续加快创新发展步伐,让新动能成长得更快更好;不断通过深化改革破障除弊,疏通堵点、补上断点,让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只有始终保持改革勇气、增强创新锐气,才能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风雨洗礼更坚劲。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