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半月谈:整治职业黑粉乱象,网络平台不能袖手旁观
2020/01/11 10:47  半月谈  

  近期半月谈刊发《撕与黑:起底“饭圈”职业黑粉产业》,其中提到一些匿名网络社区正成为“饭圈”谣言传播发酵的温床。一些平台履行监管职责出工不出力,某种程度上已沦为职黑行为的“保护伞”。

  如今,在微博、豆瓣、晋江文学城等网络平台上,职业黑粉产业“欣欣向荣”。这固然与职业黑粉背后的公司团队运作,社会对流量的推崇及浮躁的风气有一定关系,但职业黑粉们所在的网络平台同样难辞其咎。作为传播资讯的媒介,一些网络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渠道资源,每天向用户推送海量信息。但是,平台如果只机械地传递信息,而不担负起监管职责,难免沦为谣言的温床。

  在网络经济时代,流量是平台的生命线。但平台如果为了流量就放任职业黑粉们引导粉丝互撕、造谣、抹黑、人肉,甚至让大量有害信息充斥页面,这不仅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误导,特别是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视。

  一些平台在推送消息时,往往是将自己放在信息传播的载体这一立场中,强调自身的技术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正是这些技术手段让其拥有巨大影响力和传播力。客观而言,商业网络平台已经拥有了隐形话语权。也就是说,平台的技术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是不可分的,因而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面对职业黑粉们连续不断产出的负面信息,平台如果为了一点点流量就听之任之,袖手旁观,有的甚至充当“保护伞”,无异于火中取栗,最终必然伤害自身的品牌价值,影响的是社会风气,可谓得不偿失。

  治理网络职业黑粉问题,固然需要加强部门监管、处罚力度到位,但各大平台也要负起责任,对流量黑产亮剑,提升自身的舆情、信息净化能力,为营造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出一份力。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