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让“第六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2019/12/10 19:10  新华报业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按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进键”。《纲要》公布的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的27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角色定位。作为江苏苏北唯一被纳入的城市,盐城提出在发挥生态旅游和制造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展“第六产业”,这一概念对当下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颇具启示。

  所谓“第六产业”,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1+1+1>3”,形成“1+2+3=6”的叠加优势,或“1×2×3=6”的乘法效应。作为农业大市,盐城以占全国的0.64%的耕地面积,产出了全国1.2%的粮食、1%的肉类、3%的蛋类、2.1%的蔬菜和1.9%的水产品,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进一步深挖优势潜力,就是让农业和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面对传统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增产不增收的矛盾,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以“农业+”为基础,各地涌现出多样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特别是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形成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极大开拓了传统农业的发展空间,给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发展“第六产业”,应主要通过市场来决定成败、选择赢家。同时,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在政策、产业、人才、服务等方面大力支持。

  要始终坚持区域特色。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和乡土风貌构成了各地独特的乡土文化,只有因地制宜,尊重本地自然基础和传统资源,一村一品,才能差异发展、错位竞争。因此,做好顶层设计、稳扎稳打尤为必要,从而避免一哄而上、村村都搞“农家乐”、家家都开“小旅馆”的粗放式发展。比如近年来民宿经济大热,有的乡村道路不通,水电不齐,游客都没几个还要搞民宿,结果当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一些地方环境一般、气候一般、配套一般,非要搞养老产业,也只能是半死不活。再如一些地方盲目跟风搞旅游,硬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与历史典故攀上关系,或者不管有没有这个习俗,村落里到处挂上红灯笼,人为地再造民俗节目,商业气氛有了,却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

  要始终高挂“农”字招牌。新时代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本目的是依托农村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因此,要脚踏实地,以农为本,避免脱离农民农业主体,真正创造农民收入、增加乡村集体财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产业或地域,需要在行业、区域、城乡之间打破原有阻滞障碍,形成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顺畅流动、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只有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才能进一步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实现产业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乡村振兴”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话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要求我们走出固有的乡村发展思路,以产业融合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乡村崛起的可持续路径,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交汇点记者 孙敏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