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坚定制度自信 凝聚思想力量——江苏社科理论专家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2019/11/03 19:51  新华报业网  陈立民 魏晓敏  

  

  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崭新篇章。江苏省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要切实提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学习领会、理论宣讲、思想阐释和咨政建言工作,展现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时代担当与历史责任。

  开辟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

  大道之行,启后承先。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是一次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长江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永贵认为,其一,构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制度建设理论逻辑和实践方略,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强大思想支撑。其二,明确了未来需要坚持和完善的制度和制度体系的主要方向和领域,为新时代制度建设创新提供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其三,巩固了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夯实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灵魂和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此关键阶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第五个现代化”恰逢其时、势在必行。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平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性问题,对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伟大成就和各项优势做了新的深刻总结和概括,对于在新时代坚定制度自信、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际制度和国际治理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强国做了战略规划和部署,是治党治国治军的行动纲领,表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高度。

  豪迈宣示鼓舞人心,伟大征程再谱新篇。“伟大复兴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根本保障。”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黄正平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制度体系角度和国家治理层面对我国文明进步作出科学指引和具体安排,进一步指明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和总体目标,为中国号巨轮继续稳步前行增强了制度保障和支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当代意义、世界意义。

  “显著优势”充分彰显制度自信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我们的制度之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根本原因在于它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法治建设的重心、重点、目标与归宿。”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蔡道通认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必须将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实在立法、行政、司法的全过程,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中,最终实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支点,更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省人民政府参事、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成长春认为,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要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具体来说,要进一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美丽中国触手可及。

  实践发展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认为,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体制健全到体系建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新增民主协商、科技支撑两个要素,构建形成“七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要求的重大理论创造,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实践举措。

  为“中国之治”贡献思想力量

  中国之治,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耿强认为,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建立起新型国家制度,并且体现出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今日之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机遇期,在巨大潜力动力和诸多挑战风险中,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未来,要破解内外难题,化解风险挑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键着力点。

  中国之治,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密切联系群众,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省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宏认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完善社会治理的目标追求,切实了解社情民意,激发群众自觉自治意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以共建促进共治,在共治中实现共享,为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石。

  中国之治,致力于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勇认为,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际国内条件,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阐释好新中国70年来国家治理的历史进程,研究阐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研究阐释好新时代我国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特点和优势,为推进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贡献理念、智慧和力量。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省委党校中特中心主任李立峰认为,要深刻领会全会主题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领会全会提出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强化制度执行,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科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工作者要加强对全会精神的深化阐释和解读,努力推出有理论分量、思想含量、话语质量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贡献力量。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和智库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重大、空间巨大。”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刘西忠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无论是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治理体系的完善,还是政策制度的执行和治理能力的提升,都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的更高质量、更大力度的智力支撑。

  交汇点记者 陈立民 魏晓敏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