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江东时评 | 让教授回讲台 不能只靠“清理令”
2019/10/10 07:50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要让那些不用心教书、只关心自己成长的教师离开教师岗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最近透露了即将发布的一个政策,“在学校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会被清理出教师系列。”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本科教育。教授居于高校教师职称的顶端,如果学生在校四年,都无法在课堂上接触到教授,那么一流大学将成无本之木。教书育人,是教授的本分。教授如果不“教”不“授”,是对大学教学根本使命的放弃,最终影响的是教育的百年大计。多年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意见一再明确,教授必须全员给本科生上课。让不上课的教授“下课”,教育部此时“开火”,是对以往政策意见的进一步落实。

  话还得说回来,如果教授们仅仅满足于做“水师”,上课照本宣科,反而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要让“清理令”命中靶心,恐怕还需要更多制度和政策的配套。

  别让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中左右为难。在不少高校,对于论文和项目课题的考核十分严格,而对教学的考核则有些“宽松”甚至形式化,这直接影响了一些教授们的工作重心。可喜的是,分类考核等“纠偏之举”已经在路上。今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征求意见稿:如果教授连续两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其职称将改为研究员。这样让教授和研究员各专其专,根据其序列进行考核。还有不少大学在摸索“教学型教授”的评价体系,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的蒋松华老师就成为该校第一位“教学专长型”教授。未来,对教师绩效考核,奖励评优,应该有更多元的发展,让教授们在“关心自己成长”和“用心教书”上并行不悖。

  教授不愿意上课,还凸显了教学和科研“两张皮”的现实困境。教授将一流科研资源转化为一流教学资源,是高校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教学不应被视为低层次、无技术含量的工作。提高教学本身的学术含量,推动大学教学的学术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地位,吸引教授主动回到课堂。

  如今不少的大学排行榜,主要以办学资源、科研绩效等量化指标为主,而非课堂、教学等柔性指标,让大学管理者很难淡定。如何让大学少一点不得已,真正全身心地激励教授回归教席,大学的评价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