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点评 > 要论 > 正文
积极放大溢出效应 ——五论抢抓自贸区建设新机遇
2019/09/03 20:25  新华报业网  孟亚生  

  

  在日前国务院印发的江苏等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辐射”一词出现了7次,要求江苏等新设自贸区“努力建成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自贸区推动港口、母城甚至腹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世界公认,如果“剃头挑子一头热”,非自贸区不能主动接受辐射或者消极接受辐射,那自贸区辐射的带动作用必将大打折扣。

  要有主动接受辐射的机遇意识。机遇稍纵即逝,来到的时候,最忌犹豫、彷徨。自贸区集先进的科技、知识、人才、管理于一体,为腹地展现了良好的发展模式;自贸区完善的物流,打开了接近世界市场的通道,提高了出口效率;自贸区凭借其出口加工高级化的优势地位,为腹地的初级产品提供了加工场地,提高了出口创汇的规模和能力。非自贸区应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主动接受自贸区辐射,借力自贸区东风,促进本地区经济飞跃。

  要克服辐射接受不到的担忧情绪。一些经济界人士通过对国内已经建成的自贸区研究,认为自贸区辐射效应与距离相关,距离越近,辐射就越强,距离越远,辐射就越弱,于是得出辐射圈50公里、100公里之说。诚然,距离自贸区比较近的地方,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接受辐射的效应会很强,但随着江苏高速公路网的四通八达和每个设区市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地理位置将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瓶颈,远水楼台也能得“月”。一些距离自贸区较远的地区,如果看不到这些优势,仍在为担忧自贸区辐射不到而忧心忡忡,无所作为,那将会坐失良机。

  要打通主动接受辐射的快速通道。自贸区是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的高地,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减少微观干预,突出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非自贸区应密切跟踪自贸区的创新制度,对标自贸区的国际先进规则,复制自贸区的创新做法,从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等方面,移除一切与自贸区对接不相适应的“绊脚石”“拦路虎”,打通接受自贸区辐射的快速通道;探索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构建与自贸区贯通的管理制度,营造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逐步形成产业链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上与自贸区无缝对接机制。

  要制定接受辐射的产业政策。自贸区的产业,国际化程度高,可派生出系列新兴产业活动,将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惠及上下游产业。非自贸区应充分利用自贸区的示范效应,制定一系列接受自贸区辐射的产业政策,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尽快形成与自贸区相配套、相协调的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可通过出台一些配套政策,承接自贸区外溢的制造业,打造新型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利用自贸区的“窗口”优势,打造自贸区配套服务基地,推进“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错位打造次区域金融中心与金融中心后援系统,为自贸区提供配套服务,等等。通过制定接受辐射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既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又加快推动本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借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

  交汇点记者 孟亚生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