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保护传统文化 展现文明之美
2019/06/12 16:57  淮安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日,恰逢我国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光阴无形无迹地逝去,惟有先民留给我们的文化基因,拥有穿越时间洪流的力量,给予我们直面生活的坦然和勇气。但是,近年来,时常暴露出的对传统文化的漠视现象一次次地刺痛着社会的神经。城市发展花重金却造了“假古董”,罔顾事实戏说历史,宣扬封建纲常颠覆三观等等,这些现象既让传统蒙羞,更不利于悠久文脉的传承。

  当今时代,坚守民族特性,延续文化血脉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要用文化彰显大国风采,更是对我们子孙后代的责任与坚守,因为文化优势让我们得以心灵寄托、成长成熟。做好文化基因的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做好文化保护与发展,必须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制度执行。制度完备,才能行之有矩。一方面,要针对当前文化荒漠化、保护政绩化等问题,把实际情况摸清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提高制度的科学性,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制度要停止执行、重新制定,需要细化的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制定制度要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避免历史教训重复发生。另一方面,要在制度执行上狠下功夫。以考核推动文化保护与发展,用量化的手段推动考核,要做到文化保护的全过程追溯,坚决维护考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做好文化保护与发展,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核心。文化是属于全民的,只有全民行动才能交出满意答卷。从这个意义上讲,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出群众在文化保护传承中的主体作用,才是真正的题中之义。要做好积极的舆论宣传引导,唤醒社会群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鼓励他们积极践行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措施,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带动更多公民参与文化保护活动。

  做好文化保护与发展,应从学理和科学性上尽锐发力。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需要依靠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只有在保护的精准性与开发的可行性上做出充分的研究,才能在文化挖掘、保护、发展以及繁荣的全过程实现良性效果,因此需要相关专家学者从学理和科学性上尽锐发力。此外,文化推介与保护的同时,也需要通过科学手段去粗取精,批判继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回归社区,回归生活,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铸就我们的文化品牌,夯实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以在世界文化风云激荡中长青永驻。(周明)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