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要论 > 正文
一纸证明拖50天,“业务不精”的解释让谁脸红?
2019/06/12 09:27  工人日报  

  50天办一张无犯罪记录证明,应该只是个案,但通过它,所有地方和部门都该掂量掂量:自己的业务是否精通?对放管服改革的精神和“智慧政务”的内涵领会到位吗?在提高办事效率、治理效能这条赛道上,自己跑得领先还是落后?

  6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河北石家庄一市民为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被拖50天一事。6月10日该报后续报道说,对此,石家庄市公安局与桥西区纪委已分别成立调查组。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第一次,这名市民咨询了派出所一位女辅警,女辅警由于业务不精通,提出需要居住证明;第二次,当事人在派出所楼道问了一名民警,这名民警也业务不精通,未告诉其正规的办理流程;第三次去的时候,才得以正常办理。

  开一张“无犯罪记录证明”有多复杂?2016年8月,公安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其中在“无犯罪记录证明”一项明确,“公民因办理出国(境)事务需要,可以申请查询本人有无犯罪记录。”

  2018年,公安部制定出台的《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五个一律”工作规定》中规定,符合出具条件且能够当场出具的,应当场出具证明;对群众有特殊需要的,应“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地缩短时限;能够内部核查的,一律不再要求群众提供证明材料;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核查,从源头上减少开具证明的需求……规定的精神很明确,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证明出具和办结效率,尽量不麻烦、少麻烦百姓。

  上述新闻事件中,市民跑了3趟居委会、3趟派出所、1趟街道办事处,接打市长热线电话11次,通过居住小区微信群反映多次,被拖了50天,且其儿子因此从国外赶回国内,往返两万多公里。

  涉事派出所给出的解释是辅警、民警“业务不精通”,应该确实是实情,但总让人感觉不对劲。

  既然业务不精通,为什么不向来办事的群众说清楚、找个精通业务的问明白,而非要不精通装精通、给人指瞎道?去了三次碰上两个“业务不精通”的,这概率是不是有点大?对这些业务不精的人,相关单位就放任他们在办事大厅里煞有介事地给办事群众“解疑释惑”?

  “业务不精通”只是对外的一种解释,言外之意——我都承认我水平有限了,你还能怎么样?说到底,“业务不精通”背后还是服务意识问题、工作作风问题。

  时下,把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是大势所趋。各级各地职能部门都在你追我赶地践行“马上办”“一次办”“零跑腿”“让百姓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等要求,相关新闻也都是以“办事时间大幅缩减”“秒办”“秒批”为亮点。有报道显示一些地方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可以在网上办理,上海一派出所所长还曾给要求开具这个证明的企业留言称其是“霸王行为”。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说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智慧政府”是一场赛跑的话,那么曾经同一起跑线上的选手们,如今已然拉开了不小的距离。能“秒”办、能“网”办、能“一次搞定”的,都是深谙大数据运行和服务百姓真谛的高手,而那些跑三步退两步、一会儿走一会儿停,服务时长仍以“月”以“年”计算的,都是拖后腿的选手。

  50天办一张无犯罪记录证明,应该只是个案,但通过它,所有地方和部门都该掂量掂量:自己的业务是否精通?对放管服改革的精神和“智慧政务”的内涵领会到位吗?在提高办事效率、治理效能这条赛道上,自己跑得领先还是落后?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