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码上办”勿忘“持续管”
2023/10/13 11:05  新华报业网  

  扫一扫便民服务二维码,跳出的却是理财产品推广链接;用户数据敏感信息,被运维企业擅自上传导致泄露……当前,各地推广的便民服务二维码,暗藏着安全风险。

  大事小事“码”上办,动动手指就办完。一张张张贴在办事大厅、小区门口的政务二维码,给基层治理、群众办事提供了方便。不过,扫码虽便利,风险漏洞却不少,如不及时加以防范,就可能被恶意利用。一方面,二维码贴出去后难以跟踪管理。二维码的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单看其外观也难以分辨是否值得信赖,这就导致一些张贴在户外的政务二维码被不法分子调包替换。为推广某项政务服务,基层张贴了大量的二维码,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的变更,“码”还在,服务却不在,群众“扫”出过期链接,感到疑惑。另一方面,二维码背后的运维企业需要监管。即便二维码张贴在办事大厅,可扫进去的程序却在“云端”运行,若对相关企业监管不力,数据安全就难以保证。

  搭建数字政务平台,重“建”更要重“管”;推广政务二维码,在请群众“扫一扫”之前,一定要先行“扫雷”,不能让群众“触雷”。政务平台的界面优美、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等指标当然重要,也能迅速赢得群众口碑。但这些“看得见”的指标与“看不见”的安全可靠相比,相当于“0”与“1”的关系。无数个“0”缺了“1”还是“0”,政务平台建设得再好,一个安全方面的疏忽漏洞就可能导致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重视安全问题,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多做利长远的潜绩,才能让好口碑更有生命力。

  推广“码”上办,需要持续管、常态管、终身管,既把好“前门”,也堵住“后门”。“前门”指的是以二维码为代表的应用入口,要让扫码群众在“进门”时就不留隐患、倍感安心。对于政务二维码不能一贴了之,贴出去多少,有效期到什么时候,平时由谁负责检查,相关部门都应制定方案,严格执行。“后门”指的是数据安全方面的漏洞,要让扫码群众没有数据泄露的后顾之忧。相关部门对政务平台的开发、运维企业不仅要严审资质、规范招标,在服务开展后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在什么限度的范围内收集数据,数据的储存与流转应该如何规范等问题,都需要一份“标准答案”。

  数据是生产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何管好数据、用好数据,对政府的数字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看到,基层是提供政务服务的主力军,但数据安全绝不仅是基层的事情。有的政务平台集成了各个部门的业务,有的数据在较大的范围内流通,如何一把尺子量到底,需要以系统思维统一部署。办好数字政务,还需要打造一支数字治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当前,江苏已开展了众多实践,比如苏州发布“蓝鲸”项目,培育基层数字治理带头人。在相关人才队伍建设中,应把数据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以政治强、业务精、技术通的专业数字人才力量,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袁媛)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