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筑牢美丽江苏的“生态基底”
2020/08/11 15:50  江海明珠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江苏之美,美在天然的生态环境,美在浓厚的人文气息。把江苏建设成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是助力美丽中国的庄严承诺,是提升“水韵江苏”“鱼米之乡”发展起点的迫切需要。

  从地理位置上看,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有发展经济的先天条件;从文化内涵上看,拥有吴、金陵、淮扬、楚汉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居住环境上看,这里山青水秀、小桥流水,是典型的江南福地。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的新江苏蓝图中,明确赋予了“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殷切期望。

  地理优、文化浓、环境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把江苏打造成新时代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需要我们有新思维、新贡献、新路径。

  确定发展思路,抓实抓好,抓出成效。随着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人们更加追求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具体。以高质量发展为重要抓手,坚持整体规划、系统推进,以“站排头”“扛红旗”“争第一”的信心和姿态,努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前列。城乡聚落分布合理,人居自然相得益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这是江苏未来可见的模样,这是人间宜居“仙境”。

  坚持生态优先,务求胜利,永葆战果。古人有很多诗词歌赋描写江苏风景,在美妙绝伦的诗词歌赋里面,折射出江苏自古以来的生态之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告诉我们,建设美丽江苏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近几年,个别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和破坏。生态保卫战是一场“持久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有所为”且“有所不为”,在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同时,保持好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

  提升服务质量,人人呵护,共守幸福。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样板,既要有生态环境方面的作为,也要有文化创新方面的突破;既要有个性发展方面的进展,也要有社会公德方面的典范。每个人都是美丽江苏的“指导者”“建设者”“保护者”,只有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奉献意识投身到建设中来,才能在服务中提升质量,追求成效。运用现代化的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时时处处体现人性化、精细化,让人们在江苏不仅有对历史的怀想,更有对现实的赞叹。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江苏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更好守住“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景象,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张凤波)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