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评论 > 点评 > 正文
点评丨“招学生”莫成“考家长”
2019/05/29 20:06  新华报业网  魏晓敏  

  近日,成都一民办小学一则入学面试通知引发热议:家长要带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参加面试。有网友担忧,学校是否会筛选家长学历,择优录取。对此,该学校的负责人表示,“要求带学历只是登记,以后学校有什么活动的时候方便联系。”

  登记学生家长的相关信息,便于沟通联系,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在孩子还没有面试前就忙着了解家长学历,不免令人费解,“只是登记”这样的说法更难以自圆其说。近年来,类似面试“考家长”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有的学校要统计家长官职,有的学校用类似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题目来考家长,有的甚至在面试中还要看家长身材。不少学校“招学生”,异化成了“考家长”,学历、职业、年龄甚至身材都成为考察家长知识水平、自律能力的指标。

  时下,学校的竞争依然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竞争,而确保学校自身的高升学率、好成绩,优质生源自然是重要保障。站在校方的角度,好的生源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氛围密切相关,在以家长学历衡量学生水平这一思维的引导下,校方顺其自然将对孩子的考核演化成为对家长的考察和测试。从日后看,高知识水平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有很大优势,是更为合格的“校外辅导员”“作业批改员”,从方便家校合作角度出发,“考”家长也就不是偶然。

  但需要明确的是,学校招取的是孩子,不是家长,家长的学历等因素固然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教育环境,但最关键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发展。不能因为家长学历不高,就简单粗暴地认为孩子没有培养潜力,“龙生龙,凤生凤”的糟粕思想理应抛弃。即便家长各方面条件在一些方面对孩子的教育能够产生影响,也不能让“因材施教”变成“因学历施教”,让孩子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我国自古推崇“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就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不受出身、经济地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平等地入学。在当代社会,教育公平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更在于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而确保教育公平,首先需要办学者、教育者为孩子划一条平等、公平的起跑线,莫让这条起跑线因为家长的差异而有偏颇。

  交汇点记者 魏晓敏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