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南通:“下一个万亿”看创新
2022/02/07 11:32  新华报业网  

  站稳GDP“万亿俱乐部”,南通上下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下一个万亿”在哪里?

  这是一道必答题。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期间,吴政隆同志亲切勉励南通发挥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努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南通市委市政府深知,打造“强支点”,必须稳中快进“出新招”。

  新年伊始,南通一系列新动作聚焦目光:1月7日,全球首艘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在启东交付,创下6项世界纪录。数日后,南通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世界级船舶海工先进制造业集群。

  风起江海,传递强烈信号:南通选定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科技创新。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下一个万亿’看创新。”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党代会、省两会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成为现代化新南通的鲜明标识。

  谋划再一次“沧桑巨变”

  总结“十三五”,南通市党代会报告用了一个词——沧桑巨变。

  5年间,南通加快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千亿元台阶,2020年首破万亿元大关,成为江苏长江以北首座“万亿之城”。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第一站便来到南通,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

  胸怀江海之阔,万亿只是序章。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南通感受到惯性发展带来的压力——

  看得见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疫情使本就低迷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南通建筑、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承压求进,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成长虽速但体量尚小,暂难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看不见的,产业“后发优势”不断减弱。一位开发区招商干部说,以前用空间换资源,发挥北上海靠苏南的区位优势,订好优惠政策,“坐等”产业辐射项目转移。现在“双碳”大背景下,面对资源环境的紧约束,“一般化项目来了也不能接。”

  谋变,也是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刚需”。沿江沿海两条黄金发展带,是南通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十三五”期间,南通开工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2个,为“破万亿”提供了关键支撑。展望“十四五”,长江生产岸线占比下降20%。产业空缺如何填补?南通需要一台大功率的新引擎。

  长江经济带掀起“创新巨浪”,更让南通“坐不住”。溯江而上,乘势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各市竞相出台创新行动计划。苏州锚定“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重要领域创新策源地和世界一流创新型城市;省会南京以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标,纵深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已是普遍共识。

  “对于南通发展,省委有更高的期望。”南通市代市长吴新明说,放眼全国,南通是唯一靠江靠海又紧邻上海的城市,做大做强这枚支点,不但可以更好传导上海辐射,也能呼应苏南引领示范、支撑苏中加快崛起、带动苏北跨越赶超。他认为,“支点”的重要内涵是创新。

  直面发展焦虑,南通凌云纵笔,擘绘创新宏图——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45次;在“一枢纽五城市”主攻方向中,“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位居“五城”之首;部署今后5年“十大重点任务”,“激发创新第一动力”摆在置顶位置。

  王晖说,凭创新驱动,南通要再来一次高质量发展的“沧桑巨变”!

  挥毫新一篇“江海文章”

  梳理创新“家底”,南通并不占优。截至2021年底,全省3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南通占比不足7%;只有2家省属科研所和3所本科院校,“中字头”“国字号”科研院所至今空白。

  “南通创新发展必须精准定位,避短扬长。”南通市科技局局长赵玉峰分析,在江苏创新版图中,南通搞从“0到1”的重大原始创新没有优势,应该聚焦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做好“从1到100”转化,进而推动“从百到千到万”的裂变效应。

  方向定则路径明。创新起笔,南通挥毫新一篇“江海文章”。

  “是园区,更像景区。”走进海门临江新区,很多人产生这样的印象。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原打算建设化工园区的临江新区果断“刹车”,转身打造江畔小镇,现已集聚200多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企业,引进4个院士合作项目。

  这样的“蝶变”正沿着长江岸线蔓延。在空间再造中协同推进产业重构,南通集聚70%的省级以上开发园区,80%以上的国家特色产业基地,80%以上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85%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着力打造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的沿江科创带,成为统领全域创新发展的“动力轴”。

  横向“串珠成线”,纵向“一竿到底”。在借鉴深圳、南京等地经验基础上,南通高规格成立书记、市长领衔的科创委,将科创项目纳入板块考核,打破“上头热、下头冷”梗阻。同时,推出含金量空前的“创新30条”,多项政策为南通首创。形成条线联动、板块互动、顶天立地的全域创新“一盘棋”。

  在创新发展的“江海文章”中,“北上海”是重要篇章。本地科创资源不足,怎么办?借!南通率先与上海签订科创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跨江创新联合体,全市超过70%的规上制造企业与上海高校院所建立了协同创新关系。

  用创新思维谋划创新,去年,南通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产业创新“揭榜挂帅”机制。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共同出资5000万元建立资金池。首批11个项目发榜时,有县(市)项目数为0。第二批项目申报时,该县(市)全面发动,入围项目全市最多。

  系统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化、科技创新产业化和创新体系生态化——南通创新发展“路线图”浮出水面。力争到2025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挺进20强。

  打通创新发展“任督二脉”,南通出现两个喜人“第一次”:过去一年,市外招引高新技术企业58家,第一次出现高企成批量迁入;115家企业向科技部门提出核心技术攻关需求,第一次出现企业大批量、大投入进行技术攻关。

  激活新时代“张謇效应”

  新年伊始,中华工商时报评选2021年中国民营经济十大新闻事件,“张謇企业家学院在南通揭牌”位居榜首。

  读懂历史,方能洞察未来。百年前,张謇弃官从商,“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将这座闭塞小城打造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奋进新征程,南通聚力激活城市血脉中的创新创业基因,努力培育更多“张謇式企业家”,全面释放新时代“张謇效应”。

  对企业家而言,科技创新就是“国之大者”。不久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将37家外国机构列入其所谓“实体清单”,中天科技集团旗下中天海缆名列其中。南通首届“张謇杯”杰出企业家称号获得者、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说,胸怀产业报国、实业强国志向,将坚定不移推进创新,扛起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担当。

  打开地图,南通创新区区位之优一目了然。中天科技、通富微电、罗莱生活等众多“张謇杯”企业在这里集群创新。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通富微电总裁石磊介绍,联合上下游25家企业以及15家院所建立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将合力锻造高品质“中国芯”。

  江海潮起千帆竞。省党代会前后,南通“新动作”不断:成立科创投资集团,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创新发展基金;发布人才新政3.0版本,率先将就业综合补贴对象扩大到大专毕业生……南通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南通创新区党工委书记沈雷说,锚定“第一资源”,南通将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一流创新生态,奋力打造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

  “崇川高水平建设创新活力城”“南通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园区”“海安建设创新创造的科创新城”“如东升级‘扶海英才’计划”“‘创新如皋’构建科创走廊”“启东打造全域创新样板城市”“海门建设创新奔涌的智造名城”……跟随春天脚步走进南通各板块,创新强音响彻江海。

  随着通州湾新出海口、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等重大工程推进实施,南通跨江出海链接全球的“海港优势”、溯江而上服务内陆的“通道优势”、依托上海融入世界的“窗口优势”叠加彰显。创新发展其时已至、其局已开、其势必成,南通的“下一个万亿”令人更加期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世停 徐超

  (文中图片由南通市委宣传部提供)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