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五年送教1300多公里,“行走之光” 照亮重残孩子求学路
2021/07/24 21:02  通州日报  

  暑假里,一些中小学校的老师都放假了,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团队却顶着酷暑,开始了新一轮对全区重残孩子的排摸。校长陆灵俊坚定地表示:“我们要找到这些不能到校学习的孩子,党员带头上门送教,一个都不能少!”

  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15年制特教学校,现有48名教职工、14个教学班、256名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校长、党支部书记陆灵俊从区残联了解到,全区尚有一些重残不能到校学习的孩子。在党支部会议上,陆灵俊对全体党员发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号召,党员教师纷纷响应。2015年8月,学校组建“行走之光”党员送教团队,为全区重残在家不能到校上课的孩子提供点对点送教上门服务。

  “由于资料不全,很多孩子只有姓名、家庭住址,没有电话联系方式。我们的党员同志联系派出所户籍科、走访村委会、询问村民,几乎访遍了全区所有镇、街道。”回忆送教工作之初的不易,陆灵俊历历在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终于全面摸清了重残孩子的情况,完善了相关资料,并根据“一生一表格”绘制了一张帮扶送教的分布图,开启了漫漫送教路。

  王博文就是送教服务的受惠者之一。王博文自幼患有脑瘫,四肢无法动弹,长期卧病在床。2015年底,区特殊教育学校排查到龄未上学孩童时,发现了当时8岁的王博文,并开展了送教上门,葛明丽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说:“起初我和学校几个老师轮流一个月送教一次,后来发现王博文学习能力较强,也很好学,就改为一星期一次。” 为了满足王博文的学习需求,学校还无偿购置了2万多元的远程教育设备,王博文得以每天在家学习。通过线上学习+线下送教,王博文进步显著,他的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也激励着无数个重残孩子努力向上。今年2月,以王博文同学为个案的送教活动受到省教育厅、教育部高度关注,通州特校的“行走之光”送教经验向全省推广。

  为了把送教上门做实做好,校党支部联合区教体局、残联、卫健委等多方力量和社会关怀,形成以“行走之光”党员送教团队为内圆、特校教师为中圆、普校教师为外圆的“同心圆”送教模式,打通了特殊学子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校党支部引导党员教师充分发挥“我是先锋我先行”模范作用,在精准服务中实现“给每个特殊孩子合适教育”的目标,精准实施“一生一案”工程,开发“学科+生活、教育+康复”的个别化课程。

  洋洋是送教团队去年开始送教的一名学生,今年10岁洋洋,是一名唐宝儿,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对陌生人有抵触情绪,送教小组制定了让他在一年时间内学会生活自理的个性化训练方案。送教老师顾芮宇为了获取洋洋的信任,像孩子一样跟在洋洋后面跑啊跳啊,让紧张的洋洋放松下来。后来由于顾老师去的次数多了,洋洋不仅会主动上来拉她的手,还能和老师一起进行游戏、学习等活动,学会了自己独立大小便,甚至一些小情绪自己也知道如何处理了。目前洋洋已经顺利渡过送教适应期,今年9月将走进特教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行走之光”行走不辍,同心圆的外圆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爱心助学永不停止。五年多来,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率领的“行走之光”党员送教团队已行走1300多公里,先后为200多户家庭建档立卡,为100多名学生送教上门,为300多位家长开展康教指导。“行走之光”为更多孩子照亮了自强不息的求学路。近日,在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暨“两优一先”表彰会议上,通州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