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绿色生态沿江行:凤凰涅槃乘长风!南通百年老港走出经济与生态“双优”新路
2020/12/11 19:32  南通网  

  地处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南通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奋力跑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棒”。近年来,南通全面启动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统筹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实现滨江城市转型发展。2018年,南通市区段狼山港区的集装箱作业区整体搬迁至下游新建的通海港区,把岸线腾出用于生态修复,统筹推进沿江老港区功能调整与新港区开发建设。

  守护一江碧水,与长江相依相融,这座百年老港呈现出绿色发展的“美颜模式”,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双优”的新路。

  腾笼换鸟,纾解港城发展矛盾

  轮船的汽笛声悠远、辽阔,昂扬的旋律与起伏的江水交织呼应。

  通海港区距离苏通大桥下游两公里,港区腹地整齐堆放着各色集装箱,一座座高达数十米的蓝色岸桥巍然屹立于江边。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轮在此靠泊,一辆辆集装箱运输车穿行其间,码头上工人正“撸起袖子”有序作业。

  从狼山港区迁至通海港区,将生产岸线蝶变为生态岸线。港口变迁的背后,蕴含着绿色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深意。

  根据规划,到2022年,通海港区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将达到200万标箱,远期达到400万标箱。南通全面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新平台逐渐形成,一个现代化的智慧生态大港正在诞生。

  南通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南通的造船、化工等产业沿江聚集,南通港口建设发展突飞猛进,支撑南通稳居苏中经济强市地位。港口是南通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南通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国家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主要成员,现与世界上96个国家和地区的312个港口有通航关系。数据显示,2019年南通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36亿吨,同比增长25.9%;集装箱吞吐量154.2万标箱,同比增长59.3%。

  回望历史,港城发展矛盾也曾困扰南通多年。原南通港狼山港区建设于上个世纪,曾是全国最大的硫磺集散地,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紧邻城区,污染不可避免。老港区原来业务主要为铁矿石、硫磺储运和集装箱运营,风乍起,铁矿石粉末处处飘散,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小的烦恼。

  南通因港而兴,亦为港所困。长期以来,临港产业挤压着城市建成区沿长江从西北向东南呈带状分布,极大束缚了城市发展空间。南通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施渠平介绍,南通港狼山港区基础设施比较陈旧,环保设施先天缺失。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港区已经紧邻主城,集装箱吞吐量及散货业务都受场地限制难以增长。水泥、化工等临港产业因布局较早、质态落后,普遍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

  “临港产业不搬,南通就难以发展。”南通市委、市政府深刻意识到,让港与城从相互挤压到协调共生,是南通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要为港口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大空间,另一方面也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南通港(口)集团坚决按照南通沿江生态修复保护工作要求,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一场南通港“大转移、大建设、大融合”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不破不立。2018年,南通市区段狼山港区的集装箱作业区整体搬迁至下游新建的通海港区,2019年又全力推进狼山港务分公司和江海港务分公司搬迁工作,原有2626米生产岸线及1980亩陆域土地腾出后,将重新调整为生活型、生态型岸线。

  随着狼山港区整体迁移,昔日堆成小山似的硫磺和铁矿砂早已不见,生产岸线蝶变为生态岸线,长江边的居民感受到了鸟语花香。

  涅槃新生,谱写通海崭新篇章

  12月8日上午9点许,营口线“弘泰217”轮徐徐离泊。该货轮于12月7日早上8点许靠泊,如今载着满满集装箱离开港区。在通海港区码头眺望,目送巨轮远行,惊艳于江天一色,令人顿感“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豪迈。

  翻开时间的画册,2018年6月30日,中远海运上海泛亚航运公司的“新南通”号在通海港区完成装卸作业,由南通港(口)集团与中远海运(南通)港口有限公司联袂打造的南通通海集装箱港区成功开港。承担着南通60%以上货物吞吐量的南通港集装箱码头,整体搬迁至通海港区。通海港区规划集装箱码头岸线3.8公里,可建设12个3万吨级—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建设伊始,通海港区就瞄准了省优乃至国优项目工程的目标。它是南通重点打造的现代化集装箱港区和江海联运枢纽港,是省沿江沿海规划的重点港区,依托港口岸线和腹地资源,形成全面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新平台。通海港区距上海洋山港160公里,距上海外高桥保税区70公里,是海轮进入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后北岸的第一个港区。这些数据,彰显了通海港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在接轨上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南通通海集装箱港区一期工程自2016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码头水工工程、陆域工程、配套工程的施工。”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东芹介绍,原先的集装箱分公司仅有3个3万吨级泊位,年吞吐能力62万标箱,现在通海港区码头一期工程则包括3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及1个5000吨级内档泊位。每天,通海港区的码头上船舶往来不息,石料、粮食等各类货物从这里进出南通。忙碌的背后,是通海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日益增长。开港一周年,通海港区迎来质的跃升,港区单月吞吐量首破10万标箱。

  2019年11月22日,通海港区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提前完成年度集装箱吞吐量目标,实现南通集装箱港口发展史上“开港首年破百万”的跨越式发展。今年1月—11月,通海港区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8.67万标箱,同比增长25.3%。面对疫情,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了难能可贵的逆势上扬。“我们今年的集装箱吞吐量目标是140万标箱。”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葛建华说。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的南通港,正因通海港区的诞生而汇聚更多业界关注的目光。

  绿色打底,阔步迈向一流大港

  漫步江堤,阵阵江风拂面,朵朵江花飞溅,声声船笛互鸣。但见江堤与港区衔接处的空地上,种满了香樟、樱花等树种,奏响了一曲通海绿色乐章。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总书记殷殷嘱托,重若千钧。近年来,南通着力以绿色发展引领港口发展方向,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作为长江新建码头,通海港区码头一期工程从规划伊始便贯穿绿色港口理念,高度重视绿色建设工作,环保设施及绿化投资总计超千万元。

  港区按照绿色、环保、节能、科技要求,通过岸电系统、雨污水全覆盖系统、油改电系统等专项设计,做好船舶污染物接收和处置等,逐步提升绿色港口建设水平及管理能力,着力建设长江流域标杆性集装箱港区。

  记者看到,通海港区码头上,体型硕大的集装箱货轮平稳靠泊后开始进行岸电接缆作业:一根粗粗的电缆绳,一头连着船舶,另一头连着岸边供电设备,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向全船供应。以岸电供电代替传统柴油发电,既满足船上生产作业、生活设施等用电需求,又实现船舶靠岸期间污染气体“零排放”,此举有效减少空气和水体、噪声污染,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如今漫步在通海港区码头,听不到昔日港口机械作业的“隆隆”声,看不到排放的股股黑烟,也闻不到刺鼻的柴油味,“油改电”让港口机械迎来“绿色革命”。今年1-11月份,通海港区20台ERTG(电动轮胎式集装箱起重机) 作业箱量为132万标箱,用电量为202万度。“ERTG单箱能耗成本仅为常规RTG(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 的30%,算下来今年1-11月份可节约成本约340万元。”南通通海港口有限公司安全监督部经理陈晔明透露。

  尤为振奋人心的是,通海港区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随着优江拓海,港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功能不断提升,通海港区将借力疏港铁路工程,着力推进“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特色发展,构建集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凸显港口引擎带动作用。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南通港(口)集团,未来将呈现通海港区(江)、通州湾港区(海)、横港沙港区(岛)“三足鼎立”的全新格局,百年老港焕发时代光彩。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