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60年,他们把戈壁荒滩改造成“万元田”——探访新疆“海安村”
2019/09/01 19:07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60年前,一群来自东南沿海江苏海安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遥远的新疆,在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上战天斗地,挥洒汗水,奉献智慧和青春,把白茫茫的盐碱地改造成一片片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绿洲和粮仓。

  六十甲子。当年热血沸腾、豪情满怀的“支一代”,如今年逾古稀,他们的生产、生活怎样,经济发展如何?8月下旬,记者随同海安市委相关领导飞赴新疆,走进“海安村”。

  

  大地村民与前来看望慰问的海安市委领导同唱《我和我的祖国》。

  支边村成“模范村”

  从乌鲁木齐市区乘坐动车约1小时40分钟到达鄯善县北站,再乘车约40钟抵达鄯善县七克台镇。这是一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支边援疆建设起来的戈壁小镇,紧邻小镇有一个叫库木坎的村庄,其中第三村民小组是支边海安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区域。

  今年39岁的陆松林是三、四村民小组组长,是海安支边第三代。他告诉记者,三、四村民小组有214户1300人,占全村6个村民小组近一半人口,其中三组海安人最多,约占60%,其余都是维吾尔族村民。组里人均耕地3.15亩,户均宅基地1.5亩,家家户户一个大院子,去年他家8亩多地葡萄一共卖了近18万元,亩均收入2万元左右,种葡萄成了当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瓜果飘香,一年中最为甜蜜的季节。”陆松林说,村民看病有合作医疗,低保政府兜底,社会治安好,没有贫困户,日子跟葡萄一样,甜甜蜜蜜,越过越好。

  位于托克逊县夏乡的大地村,当年海安来这里支边的人数达800多人,现在健在的只剩下一两百人。全村66户居民,除5户外村人,2户少数民族家庭,其余都是海安人。“当年来时条件差,环境恶劣。”82岁的任开余老人告诉记者,1960年来新疆支边时,只有22岁,住的房子是在地上往下挖一个地道式的地窖。虽然后来改住窑洞,但风沙特别大,沙子时常埋掉半截窑洞口。经过多年的治理和植树,而今,荒凉的戈壁滩已变成田成块、树成荫的沃野绿洲,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吐鲁番市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副主任,担任大地村脱贫攻艰“第一书记”已有三年的王亚荣向来访的海安市领导说,经过支边海安人的努力,大地村消灭了贫困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400元,成为托克逊县3个支边村中的首富村,各项工作全市领先。

  崇文重教传统一直没丢

  崇文重教是海安人的优良传统。即使在那个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海安人也不忘教育。“支二代”、吐鲁番市维吾尔医医院党委副书记吴东平透露,当年为了能让后代读上书,支边海安人从家乡支边人群中挑选有文化的青年担任代课老师,结果村里15名小孩有13人考取了县中,名噪一方。

  陆松林告诉记者,为了让小孩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舍近求远,把女儿送到十多公里外的火车站镇中学上学,就是因为那里的教学质量好于本镇学校。受海安人育人理念的影响,当地人也越来越重视小孩的教育和培养。一位靖江籍“支三代”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把儿子送到隔壁一个镇中学念书,并特地买了一辆车接送小孩,图的是让小孩将来有一个好的发展。

  家住库木坎村3组的史善陶老人,今年89岁,1960年和老伴一同从海安来支边,目前四代同堂共20口人,儿子、女儿通过上学跳出农门,在外地成家立业,孙子是公务员。现在老两口和退休的大女儿一起生活,其乐融融。

  曾担任过吐鲁番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后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一级高级法官、巡视员岗位上退休的吉祖铭,是从大地村走出去的“支二代”。据他了解,当年800多人的大地村,通过教育和当兵途径走出去的科级及以上干部有11人,其中处级及以上干部有5人,有的家庭四五个孩子全部有了工作。

  海安人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特质和敢于拼搏的精神,感染和激励了支边后代奋发努力,在边疆树起一座座丰碑。吉祖铭开心地告诉记者,在吐鲁番,最大的工程是海安人建的,最大的老板是海安人;在托克逊县,当地从事工程预算、决算的全部是海安人。“通过支边,带动和吸引了一大批家乡人来新疆投资创业、开疆拓土。”新疆江苏商会会长陈志才估计,全疆海安人至少有数万人,仅在册的会员企业就有36家。

  支边精神期盼接棒传承

  “支边援疆60年,是一部海安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和海安精神的见证史。”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荣贵感慨说,海安人不盲从、不跟风,勇创一流,书写了海安支边援疆辉煌历史,汇聚形成了伟大的支边精神,这是激励后来者的宝贵财富。

  “支三代”、新疆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王义武说,在新疆支边海安人的生活都不愁,随着岁月流逝,老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听到有人说家乡话便感到格外亲切,老家人多来走走、看看、说说话,他们就心满意足了。据资料显示,从1956年至1961年,海安先后四次动员8249名社会青壮年及1550名家属赴新疆吐鲁番、托克逊等地支边拓荒,在戈壁滩上建设美好家园。吐鲁番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全市支边援疆“海安村”仍不少于10个。

  

  当年支边时的库木坎村老村部。

  跟许多内地村庄一样,如今支边村人气冷寂,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成了家园的守护人。记者探访的两个海安支边村,当年支边老人只剩下一两百人,支边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扎根新疆40年的海安建筑业龙头企业苏中建设集团,工程项目遍布天山南北。集团副总裁、西北区域公司总经理袁国民表示,年底将采购“海安村”数吨葡萄干,并想方设法通过项目扶持带动“海安村”的经济发展,谱写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时代乐章,用实际行动把支边接力棒传递下去,让烙有鲜明海安印记的支边精神在天山南北大放光彩。

  吉祖铭心里一直有两个想法,一是希望家乡组织一次免费回乡观光活动,满足“支一代”老人们回乡看看的夙愿。二是利用海安优质教育资源,每年拿出一定的名额,从1960年“支一代”后代中挑选品学兼优、达到一定分数线的送到海安中学读书,帮助支边海安人后代享受更好的教育,籍此增进两地海安人的感情。

  交汇点记者 丁亚鹏文/图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