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通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如皋:精雕地域优势,推动古邑新城共生长
2019/06/07 14:01  江苏经济报  记者 叶小力 通讯员 马志刚 如轩 广安  

  6月1日,在江苏南通如皋市的主城区龙游河与宝塔河交汇处,一座“十字型”的园林式多孔桥梁正式建成通车,市民们纷纷前往一睹风采。这是如皋市近期完成的一项城建重点工程。

  放眼如皋,到处是城市建设的火热场景,一个又一个项目纷纷破土动工,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正在加快掀起。

  作为名闻遐迩的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如皋精雕地域优势,大力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和品质提升,一座自然与人文有机交融、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的魅力新城跃然而出,成为目前苏中苏北县(市)中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获评中国十佳诗意休闲小城,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9位。

  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充满智慧的辛勤耕耘。

  

  如皋古城俯瞰

  找准定位 城市建设积极策应国家战略

  在如皋城南风光旖旎的龙游湖东侧,盐通高铁如皋南站正在加紧建设,一座座高铁桥墩排列成行伸向远方,这是如皋首条高铁线,也是中国沿海高铁大通道——沿海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海高铁的到来,对于如皋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一样,都要充分用好‘时’与‘势’,顺时而为、乘势而上,才能事半功倍、先发制胜。”如皋市委书记张建华说,眼下长三角一体化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如皋顺应时势,在放眼全局中找位置,在对接全局中理思路,在融入全局中抓机遇,深入挖掘“陆海江黄金交汇点、沪苏通高铁桥头堡”的枢纽价值,确定了“建设长三角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打造长寿健康养生目的地”的城市发展定位。

  如皋有着145万人口,是江苏县级市中的人口大市。据统计,该市2018 年城镇化率为59.62%,对照江苏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的目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此,如皋突出中心城区集聚发展,以提高资源整合度、建筑密度、经济密度促进提升城市首位度,计划再吸引 20 万农村人口进城居住。根据规划,到2030 年如皋将建设成为江苏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县级城市。

  同时,该市积极呼应高铁如皋南站建设,划定“面积约 50 平方公里,其中拓展区约 20 平方公里”的新城建设范围。眼下,这里的各项建设已是如火如荼,一个崭新的城区正逐渐展露靓丽容颜。

  

  历史风韵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在大力推进高质量城市建设的同时,如皋积极打造战略交通体系,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全力呼应盐通高铁、北沿江高铁、张皋过江通道、如常高速等重大外联交通工程的实施,投资建设通皋大道快速路,积极策应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构想,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提升功能 城市建设积极响应时代要求

  在如皋高新区软件园南侧,如皋双创中心(软件园二期)工地,9栋多层花园式研发办公楼已经封顶,两栋高档研发办公楼正在一天天长高。这个总投资11亿元、建筑面积达22.8万平方米的综合体,可容纳30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入驻和超过3万名产业人才在此创业办公。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要正确把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推动经济、生态与城市协同发展,大力培育城市发展新业态。”张建华表示。

  以“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如皋软件园为基础,如皋先后成功吸引了中软国际、新浪秒拍、凌志软件等 350 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创造了 2 万余个城市就业岗位,同时引来了一批外地青年来这里发展;以联合国“氢经济示范城市”为载体,培育以整车制造为龙头、关键零部件配套为支撑的千亿级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中国花木之乡”金字招牌,培育以盆景为核心、以花卉苗木为基础、以园林施工为支撑的花木盆景全产业链;持续放大“世界长寿乡”名片效应,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医疗器械、休闲旅游、康养小镇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作为苏中苏北地区唯一的省级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县级城市,如皋围绕“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要求,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以4.13平方公里试点区域为重点,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完成26个示范项目。同时,该市着力倡导绿色建筑,去年成功跻身江苏省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综合提升奖补城市,创造了城市生活的新模式。

  

  龙游湖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城中

  “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如皋城市的‘颜值’天天在刷新!”市民于新斌目睹了龙游河生态公园、滨溪路景观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过程,他告诉记者,公共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市民生活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城市的美丽正与百姓的幸福一同前行。

  如皋坚持生态优先与城市建设并举,做足“水、绿”两篇大美文,构建了“六横两纵、外圆内方”城市清水网,形成了水灵、境绿、城秀的独特生态大水体、大景观。将“死水”变成“活水”、“荒地”变成“绿地”,不断构建城市生态新格局,开放式的龙游河生态公园以及由铁路建设取土坑蝶变而成的龙游湖风景区成为“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项目。

  传承文脉 城市建设积极呼应历史基底

  在如皋古城东北隅,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水绘园,亭台楼阁,水绘绿染,作为如皋的经典人文地标,每天游人如织。在水绘园南侧,是入选首批“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的如皋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在这里,古城肌理得到较为完整的保护,街巷、水系、商铺、民宅、寺观、园林等众多元素融为一体,同样吸引着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这得益于如皋对老街区持之以恒的保护和修缮。

  如皋,“到水边高地”之意,《左传》留名,东晋设县,迄今已有2700年文字记载史、1600多年建县史,西汉渔盐之利,东晋垦殖造田,明代纺织桑蚕,清代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在清朝康乾时代享有“金如皋”的美誉。独具特色的深厚文化积淀,是城市的根与魂。在加快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如皋始终坚持把保护、传承和弘扬城市文脉放在重要位置。

  

  如皋古城历史街区

  如皋以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按照“修旧如旧、保持风貌”的原则,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老城区形象风貌得到显著提升,东大街保护性改造项目被评为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以水环境治理为抓手,全市累计整治城区河道 6.3 公里,外圆内方、形似古钱的内外城河串起众多人文景观,如同古城脖颈上的翡翠项链,被评为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如皋拥有官宦、文人、民间、宗教、教育、工艺、饮食、渔盐、长寿、园林等众多文化脉系。厚植人文基因,如皋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长寿、绿色文化元素,建设了长寿主题公园,围绕“开窗就能见绿,出门 500 米就有游园绿地”的总体要求,近三年每年新增绿化面积近 60 公顷,建成了一大批城市小游园和开放式公园。

  在新城区的打造中,如皋同样注重文脉的延续,推动新老城区互动发展,建设了如皋博物馆、红十四军纪念馆、中国师范教育博物馆、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如皋工艺丝毯博物馆、江苏盆景博物馆、胡安定先生纪念馆、李渔纪念馆、长寿博物馆、汽车文化馆等近二十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纪念馆),成为远近闻名的“博物馆之城”。

  在文脉的不断延续中,城市形态也得到了持续优化。该市打造了苏中苏北县市最大的单体式生态公园——龙游河生态公园。将紧邻城区的盆景产业特色村顾家庄整体保留,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顾庄生态园。依托顾庄生态园、国际园艺城等现有景点,该市还规划了占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中国盆景博览园,进一步放大如皋花木盆景之乡的鲜明特色,致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除此,在城南,以如皋花木产业区为依托,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的古龙游河田园湿地风景区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如皋古名‘郧’,为春秋‘要邑’,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中国最大的海滨盐场。西汉时期,吴王刘濞主持开凿邗沟支道,连接扬州茱萸湾至如皋蟠溪,是中国古代第一条运盐河。眼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成国家战略,江苏省也将通扬运河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体系。顺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机遇,结合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依托现存古运盐河遗迹,如皋正着手策划城东古运盐河历史风貌区。

  “高起点规划建设文旅新区,在传承与弘扬近3000年古城文化的同时,城市形态也必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张建华说,秉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未来呈现在苏中大地的,一定会是一座历史风韵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美丽城市。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叶小力 通讯员 马志刚 如轩 广安

标签:
责编:金勇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