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资讯 > 正文
国庆长假,50万游客来南京江宁体验非遗民俗
2019/10/08 11:15  交汇点新闻  

  交汇点讯 2019年国庆长假,江宁乡村旅游再燃火爆。乡村休闲游、亲子研学游、康体疗养游、乡村自驾游……多元化、个性化的“菜单式”旅游产品供给,成为众多游客梦想中的“诗和远方”。截至10月7日,近247万人来江宁打卡消费。其中江宁区文旅局与江宁旅游产业集团联合策划的“非遗进景区快车行动”,自10月1日起,紧扣“特”“活”“快”流线展开,唱戏曲、对民歌、烙铁画、学剪纸……这些流传在民间的非遗技艺,在各景区掀起一股古典十足的“中国红”,吸引了50万游客前来亲近非遗、对话非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庆期间,参与进景区的非遗项目,如马铺锣鼓、周岗红木雕刻等,均富含江宁文化基因,反映江宁乡风乡情。在茶乡古村黄龙岘的大草坪上,雄壮激越的马铺锣鼓以青山绿水为背景,配合锣、鼓、镲等乐器展开联奏,红绸飞舞,鼓乐齐鸣;在溪田田园综合体,结合大福村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原创表演的黄梅戏,许多旅客争相涌上船头与“董永”、“七仙女”拍照合影。

  

  除了有好看的非遗表演,景区还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来嗬嗬,来嗬嗬,放牛的小妹快过来嗬……”在金陵水乡钱家渡,游客们忙着和演员学唱江宁本地特色民歌《放牛对歌》,古老悠扬的曲调,将湖熟水乡情韵完美演绎;“花轿”“花船”“花篮”组合而成的“花式”迎亲表演,更是让游客们惊喜连连;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烙画、木雕、剪纸、汉服秀、各类手工制作成为亲近非遗的“信使”,成为亲情联络的纽带。

  

  而依托区内非遗传承人,各景区还组建了文艺小分队,借助智慧旅游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哪里需要哪里搬”。上午刚刚在钱家渡表演完“花式”巡演的迎亲队伍,下午,又急匆匆赶往黄龙岘参加巡街表演。“在非遗整体性保护的基础上,通过连续多年的特色文艺团队打造、欢聚艺堂非遗五进、杨柳学堂研学游、非遗进商业综合体、跨区域非遗联姻‘五步曲’同奏,社会共同‘联网’,许多非遗新苗已长成浓浓‘绿荫’,像龙都娃娃鼓屡次在省市舞台上捧金夺银。今天的江宁,非遗队伍是‘兵强马壮’,底气十足,呼之即来,来则能演。”江宁区民俗馆馆长陈宜娟自豪地告诉笔者。

  

  除了各景区,像横溪油榨博物馆、湖熟红木博物馆、金箔艺术馆等民间博物馆,也成为游客穿越一段历史、体验民俗记忆的打卡福地。据不完全统计,国庆期间,有50万人次参与各类非遗民俗体验活动。

  

  “非遗作为流传在民间口头上、手头上的文化瑰宝,每个背后都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风情,具有很强的亲民感、归属感和认同感,‘非遗体验+景点景区+本真回归’,无疑是推动文旅融合的一条很好路径。”江宁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春节推出“跟着非遗大师过大年”系列活动后,清明、端午、中秋、国庆,非遗传承体验在江宁各景区以冒着气泡的地气集聚暖暖的人气,听戏曲呤诗词“挤爆”了黄龙岘大茶馆,省级非遗项目方山大鼓与牛首山风景区的袅袅梵音共绘“诗和远方”的五线谱…… “非遗+”让江宁全域旅游成为体验游、精神游、幸福游。

  通讯员 吴晓波 王梦 交汇点记者 端木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