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让世界看见南京1937②丨紫金草记忆,张纯如的“相遇”
2022/12/10 13:07  新华报业网  

  开栏语:

  今年8月20日,被命名为“一个人的力量”的张纯如阅览室在美国旧金山市中心开设。张纯如生前在大洋彼岸点燃“直面历史真相、追求正义和平”的火把,并将它传递给其他人,如今仍在继续!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新华日报全媒体国际传播部联合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共同推出《让世界看见南京1937——走进张纯如的时空记忆》系列融媒报道,谨以此向张纯如和所有向世界讲述南京1937的人们致敬,捍卫人类和平,携手创造美好未来!

  “张纯如点燃了一支火把,并将它传递给其他人,我们不应该让这火把熄灭。”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李玉瀚再次提起美国记者理查德·罗斯莱徳对张纯如的这句评价。

  13岁的李玉瀚是幸存者夏淑琴的曾外孙,今年获得认证的13名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时常听曾外婆讲起张纯如的故事。

  1995年奔赴南京,寻找物证采访幸存者

  12月上旬,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独家采访到90岁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段月萍,回忆起1995年那个夏天,段月萍说当时张纯如来到南京寻找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人证和物证时提出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二是实地查看当年的屠杀地点和当年外国人居住的房屋;三是收集并翻译中文档案资料。段月萍每周带张纯如走访幸存者,江苏省行政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教授、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杨夏鸣担当翻译,江苏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王卫星则负责帮其搜集文字资料。

  1995年,张纯如采访幸存者

  “首先去的是挹江门附近绣球公园内的纪念碑,接着是中山码头、煤炭港、草鞋峡,然后是燕子矶、东郊丛葬地,最后是中华门外的普德寺,几乎绕了南京大半圈。张纯如先后采访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顺山、夏淑琴、潘开明、陈德贵、侯占清、李秀英、刘芳华、刘永兴以及侯占清之子。张纯如采访的十几位幸存者中目前在世的仅剩下夏淑琴。”段月萍说,采访的这些幸存者大都是身上有伤疤的。

  夏淑琴是张纯如采访的第二位幸存者,当时夏淑琴在美龄宫做临时工,采访就在露天的树荫下进行,当天天气炎热,蝉的鸣叫声非常响,以致录像中夏淑琴的声音显得很低 。

  夏淑琴

  当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独家采访到93岁的夏淑琴时,夏淑琴回忆起她当时给张纯如讲述了193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时只有8岁的她挨了3刀,一家除她和4岁的妹妹外全部被杀,以及母亲和两个姐姐被日本士兵强奸的悲惨经过。夏淑琴还给张纯如看了她身上的3处刀疤。

  杨夏鸣回忆,张纯如的问题主要是关于这一事件对夏淑琴及其4岁的妹妹后来生活的影响,以及夏淑琴现在对日本的看法。

  “接着夏淑琴带我们去了当时她一家遇难的旧址——南京新开路5号,这一地址和夏淑琴一家的遭遇多次出现在当时留在南京的外国人的日记、书信中。”杨夏鸣说,夏淑琴指着一扇雕花窗户说,这还是当年的窗户。

  “一想到这扇窗户目睹了当年这里发生的一切,我们不由感慨万千!”段月萍告诉记者,站在老房子前,杨夏鸣给我们四个人拍了一张照。

  1995年,纪念馆原副馆长段月萍(左一)陪同张纯如(左三)走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左二),听她讲述当年家庭遭遇

  王卫星回忆张纯如南京之行时谈到,每次采访结束,她都会给幸存者一些钱,以表示自己的心意,在采访完幸存者陈德贵后回来的路上,张纯如郑重地说,等到这本书写完出版后,她要去学法律,将来代表这些幸存者与日本打官司,以得到日方的赔偿。她认为必须由像她这样的人站出来,为他们呐喊与奔走。

  找到约翰·拉贝外孙女,发现物证《拉贝日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采访到张纯如母亲张盈盈时,她告诉记者,1995年张纯如从南京回来之后,继续寻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其他人证。

  “在耶鲁大学收集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资料时,纯如第一次听说约翰·拉贝其人,于是,她开始动手搜集更多关于约翰·拉贝的资料。”张盈盈说,张纯如为了寻找到约翰·拉贝后人,她先是写信给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总部。约翰·拉贝曾经是该公司的员工。档案管理人员表示,没有任何关于约翰·拉贝1938年以后行踪的信息。

  约翰· 拉贝的外孙女乌尔苏拉· 莱因哈特

  “1996年4月的一个晚上,纯如打电话很兴奋地告诉我她找到了约翰·拉贝的后人。”张盈盈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1996年4月26日,一位对汉堡城市历史十分了解的德国女士写信告知张纯如, 她已经找到了约翰· 拉贝的外孙女乌尔苏拉· 莱因哈特。莱因哈特是拉贝最宠爱的外孙女。她的妈妈在拉贝去世后将拉贝的日记和其他一些文件转交给了莱因哈特。莱因哈特小心地保存着外公的文件、日记和照片,其中就有极其宝贵的南京大屠杀的纪录文献。

  张盈盈回忆,1998年,在多伦多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约翰·马吉的儿子戴维·马吉向张纯如展示了他父亲当年在南京拍摄下日军暴行的相机。

  张纯如母亲张盈盈

  “祖父理查德·布莱迪当年曾是鼓楼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1998年,张纯如还在密歇根州见到了我的父亲尼尔·布莱迪。父亲将当年南京安全区的一面红十字旗赠予张纯如,张纯如后来将它捐给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史蒂芬·布莱迪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父亲在南京长大,他和祖父在鼓楼医院住过的那个房间,近几年我曾去过几次,推开窗户,窗外的南京已与他们当年看到的完全不同。”

  点燃传播历史记忆的火把,并将它传递给其他人

  “1997年12月,《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出版,并在西方社会引起轰动,在西方世界此前对这段历史知晓不多的情况下,在日本右翼阻挠历史真相记录传播的没有硝烟的战场,张纯如是极具历史良知的斗士与和平使者。”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常小梅说。

  8月15日,13名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

  张纯如点燃了一支火把,并将它传递给其他人。传递记忆、传播史实,今年13名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上岗,当年帮助过南京人民的国际友人后人中,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他们都是张纯如“一个人的力量”的延续。

  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常小梅谈到,1937年,父亲一家6口人在南京大屠杀中丧生。父亲以前不愿意提起,1997年起,也是张纯如出书那年,父亲常志强终于打破半个多世纪的沉默,开始向世人讲述那段苦难遭遇,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声泪俱下。

  “如张纯如一样,我2018年也开始写书,出版了《常志强的生活史》,用文字来传承记忆、传播历史。”常小梅说。

  “‘一个人的力量’是张纯如一生的信念,也一直影响着我,我也想像她一样,向世界讲述1937,让悲剧不再重演,世界上不再有战争,和平永驻。”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李玉瀚说。

  克里斯•马吉在拍摄下关电厂旧址

  “高中时想从书上找到这段历史,但当时西方国家能找到的资料有限,直到上世纪末,通过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出版的《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我才详细了解到这段历史,几年前我回到南京,从祖父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中,选取建筑、街道和河流画面,拍摄相同地点的照片,与祖父用镜头对话。”约翰·马吉之孙克里斯·马吉告诉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尤里克·莱因哈特是当年救助过南京人民的国际友人约翰·拉贝的后人。“当年张纯如坚持寻访约翰·拉贝后人和发现《拉贝日记》,也让先辈约翰·拉贝的故事可以被更多的人知道。”尤里克·莱因哈特说,她除了坚持做公益,大学毕业后还走上医护岗位,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为了未来永久的和平,每一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

  策划:尤健

  统筹:沈峥嵘

  执行:付岩岩、蒋楚嫣、钱盈盈、曹凯琪

  本期文字: 付岩岩

  鸣谢: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赵湘君、李竞芬、袁文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淮安张纯如纪念馆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