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数字时代的经济与文化”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
2022/05/22 17:02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5月21日,由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主办的“数字时代的经济与文化”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

  进入数字文明时代,数字变革正在对生产、生活、科技、人文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多维度、深层次影响。经济与文化迎来新格局,呈现新生态,但同时也在新的机遇中遭遇着新挑战。面对汹涌的数字化浪潮,中央及江苏省委不断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文化等谋篇布局。近日召开的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强调,要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

  为全面把握数字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趋势,会议特邀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理事长郭广银,江苏省委财经办副主任丁荣余,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卜安洵,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康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曹刚等近20位高层次专家学者,围绕“数智经济生态圈”“数字科技呼唤数字人文”“数字经济的热点、难点与主攻方向”“大数据时代的道德风险”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度交流研讨,为数字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产业繁荣提供有益参考。

  郭广银说,每次技术的进步和迭代都使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和繁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相继出台了《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等文件,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东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始终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培育数字人才,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在数字教育发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打造了具有技术推动、数据驱动、管理联动的“数智东南”操作平台,形成了东南大学校友数字经济产业园,促进校地融合,支撑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委财经办副主任丁荣余以《数智经济生态圈——穿透与融合》为题,从穿透与融合两个角度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特点,指出数字时代既在穿透各种阻隔和障碍的过程中改变了整个社会运行机理的状态,也正在全方位融合各种要素和动能。基于这一特点,他建议通过构建全方位的、高效协同的数智经济生态圈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社会发展,提升经济效率。

  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聚焦“智改数转”的成效提升,认为解决发展当中的“卡脖子”问题、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培育重点领域的数字人才和加强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意愿是在发展数字经济中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数字技术应用推广”“加力建设高端服务平台,提高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全力构筑人才聚集高地,提供坚实智力队伍支撑”“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综合保障水平”等几个方面入手,统筹谋划“智改数转”的赋能方案。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卜安洵首先分析了技术驱动下信息不对称、能力不对称、价值观不对称的问题。以此为基础,他建议以人文而非产业规划为核心抓手,从数据平权、知识共享、算力普惠及算法透明四个方面推进数字经济。

  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康宁从数字经济是怎样改变世界出发,剖析了当前数字经济热点和难点,提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确立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攻方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曹刚以线上参会的形式发表讲话。他从隐私权问题、大数据的社会信任问题、算法歧视问题、算法剥削问题四个方面举例说明大数据时代中的道德风险点,引人深思。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分析》主编成素梅从数字化转型对城市生活观念的变革角度出发,指出数字化转型将迎来数智时代。她分析了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的相互关系,认为在数字化变革背景下,商业发展也将迎来新格局,带来劳动观与休闲观的革新,为现阶段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提供新的时代背景、现实案例与时代命题。

  南京大学哲学系蓝江教授从数字时代的社会批判理论出发,指出数字时代衍生出两个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一是在数字世界的物体间性问题,即数字世界中物与物、人与物交替互动问题。二是数字劳动问题,即哲学视域中数字生产方式或者生产关系的变革问题及人在数字劳动背景下的生存状态问题。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海学刊》主编赵涛以人类口语历史为线索,指出次生口语时代作为更高层次的口语时代构成当前数字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新面向,这一时代的文化表达一方面彰显出与主体内生思维的高度同步性、一致性,社会面的平等性和公平性以及高度情境性等新特征,同时也标志着当前文化生产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以《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为题发言。他指出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劳动力市场政策对人工智能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购买与研发两种方式对劳动力市场会产生不同影响,当前在顶层设计中要统筹兼顾,推进两者同向发展。

  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任王亚利从知识产权的保护入手,分析了知识产权与数字经济间的内在关系、数字经济核心的产业专利态势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路径。认为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知识产权与数字经济密不可分,知识产权为数字经济创新保驾护航,知识产权数据也是数字经济的要素,应建立数字经济产业知识产权价值工程。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传明从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切入,提出农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范畴,数字经济和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苏省文联原副主席、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昕从侵犯知识产权手段的高科技化和智能化、知识产品新形态、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和审判方式面临的新挑战等方面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全新境遇,提出数字时代属于一种以技术支撑为主的经济形态,应通过完善法律条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方式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印丹 笪颖/文

  王瑞枫/摄像 余萍/摄影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