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22万多条“留言”里的家国情怀 江东门纪念馆发布观众留言分析报告
2021/12/07 14:25  交汇点新闻  

  自2014年作为国家公祭仪式固定举办地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每年参观人数超百万,留下了海量的参观数据,也记录下国人对历史的回望、对和平的渴望。

  最质朴的和平祈愿刻在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最真挚的家国情怀写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留言簿里。12月7日,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2021年系列图书发布会”上,江东门纪念馆公布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观众留言分析报告(2019-2021)的主要内容。报告显示,2019年至今,纪念馆已收到超过22万条参观者留言,其中,“铭记”“勿忘”“和平”是高频词。

  2019年至今,参观者留言已超22万条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位于纪念馆史料陈列厅,作为基本陈列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年参观人数一度高达800万人次。2020年开始,纪念馆实行了预约参观的模式,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年均参观人数仍保持在100万以上。开展以来,展览带给观众怎样的体验?观众参观后有怎样的感想?有什么样的收获?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这些问题都可以从留言的数量和内容中得到解答。

  2019-2021年,纪念馆共收到观众留言221939份,其中境外参观者留言1564份,许多观众写下了肺腑之言。

  在地域上,国内观众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最大来源地为华东地区,安徽、江苏、山东三省位列前三。境外参观者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77个国家和地区,以周边邻国为主。

  在年龄上,国内外观众均以青少年为主体,平均年龄约23岁,“90后”和“00后”留言观众占比超过80%。可见,青少年是纪念馆观众的主要群体。

  在职业上,留言观众有大学本科及研究生、中小学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各类企事业单位职工、军人、公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离退休人员等9类职业,其中学生群体占6成以上,是留言的主要人群。

  在语种上,有27种外语,外籍观众里用英语留言的占60%以上,另有15%的外籍人士用中文留言。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成为留言最多的主题

  通过高频词分析、语义分析、主题分析、情感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纪念馆对22万多纸质留言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国内观众积极情感的留言占比超过90%。从留言主题来看,国内观众表达最多的是“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其次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珍爱和平、逝者安息”、“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等。国外观众表达最多的是“了解历史、祈求和平”,其次为“铭记历史、世界和平”、“以史为鉴、不再发生”等。从中外观众的留言内容看,“用史实发言、让文物说话”的策展理念基本实现,突出反映了以下三个特征:

  展览唤起了中外观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沉思。在国内观众100个高频词和国外观众50个高频词中,“历史”“铭记”“和平”“勿忘”“中国”等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不忘南京大屠杀历史,是人们参观后的普通感受。有老师留言表示,回去后要把纪念馆的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有军人留言,要为和平而当兵;有外国观众留言不要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比如一位巴基斯坦观众写道,参观纪念馆后看到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历史,一位韩国观众写道看完展览感触很深,眼角流下了伤痛的泪水。

  展览激发了人民群众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国耻”、“牢记”、“初心”、“使命”、“自强”、“强大”“祖国”“振兴中华”等关键词处于语义网络结构的中心位置,许多观众表达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心声,表示要“缅怀先烈”“把我们的国家守护好”。有的孩子还不会写字,用拼音写下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的心声,稚嫩的笔迹洋溢着爱国的热情。留言里的家国情怀,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忘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的真挚情感,体现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令我们感动。

  展览增进了各界人士对人类和平的理解和热爱。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成为留言最多的主题。“和平”一词与大多数关键词联系紧密,表明不少观众在参观时对和平有了思考,有观众曾“觉得无法原谅日军侵华的罪行,但参观完后觉得我们要记住的是历史,而不是仇恨。”有观众写道“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汲取经验教训,防止悲剧再次发生。”有观众写下自己的参观感受,称“走进来是黑暗的,但走出来时场外一片光明。牢记的是历史,向往的是和平!”国外观众在参观后,增强了对和平的共情,频繁提及“同样”一词,并与“大屠杀”、“铭记”、“历史”、“未来”等词密切关联,表达了“感同身受”的心理与对“人类和平”的祝愿。

  将推进观众留言数字化,不断增强展览的教育功能

  “留言是连接纪念馆和观众的纽带,从中可以看到观众的心声,了解观众的需求,掌握观众的动态。留言纸短情长,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展览、教育和各项工作具有启示意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时鹏程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推进观众留言数字化,把大量的留言保存好、分析好、利用好,发挥观众留言的作用。

  继续讲好南京大屠杀历史故事。留言表明,观众对史料情节的描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人物遭遇的经历最有感触,个性化的内容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许多观众被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一句话所感动,写道“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视频都在提醒我们战争带来的伤害,最让人触动的一句话是李秀英老人说的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不少观众增加了对南京保卫战的认识,表示“向在南京保卫战中英勇抗击日寇的中国将士致敬!”今后,我们将继续深挖史料,讲好抗战故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故事、中国同胞守望相助故事、战后审判故事、纪念活动故事等,不断增强展览的叙事效果。

  结合展览办好青少年教育活动。留言显示,青少年是参观的主要群体,他们思想活跃、感触良多,除了表示要记住历史外,更表达了强国的愿望。观众对展厅举行的教育和纪念活动非常关注,每当在展厅为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仪式时,都有许多观众留言表达不舍和缅怀之情,纷纷祝愿老人“一路走好”。纪念馆将结合展览和历史纪念日,继续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开展模块式、分众化、仪式感的教育项目,常态化举行“花语”展示教育、“和平颂”情境演出等活动,增强展览的教育效果。

  通过展览进一步增进国际交流。留言表明,许多外籍人士在参观后不仅了解了南京大屠杀基本史实,更增强了对和平的理解,发出了“南京大屠杀是一段可怕的历史”“愿死者安息,愿世界和平!”等感叹。南京大屠杀是国际人士共同见证的历史,有外籍人士的记录、国际友人的救援、世界媒体的报道、国际法庭的判决。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后,更标志着这段历史的国际意义。时鹏程表示,纪念馆将继续挖掘海外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加强与国际二战博物馆和国际学者的友好交流,加强与南京大屠杀时期救助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后代的联络,积极发展国际志愿者,办好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促进中外青年交流,把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续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篇章。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 王昊晨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