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两个国家级!南京“一南一北”这么干!
2021/11/19 13:17  南京日报  

  南京国家农高区核心区。 农高区供图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南京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在中心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路径。

  近年来,南京农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继原农业部批复建设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后,南京国家农高区也获国务院批复建设,分别位于浦口区和溧水区,“一南一北”两支“国家队”均肩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

  11月16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来到南京国家农高区,专题调研中国东部(南京)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项目为纽带、科技为支撑,凝聚省市合力,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的典范工程和样板项目,为建设国家级农高区提供有力支撑。

  凝聚省市合力,打造现代农业创新的典范工程

  天气渐凉,南京溧水白马湖畔却热火朝天,规划总建筑面积达63万平方米的中国东部(南京)农业科技创新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是今年新开工的江苏省重大项目,位于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包括创新港主体、深能新能源及研发投资管理中心、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和三期及相关配套等。

  创新港项目起点高、架构好、进度快。省市高度重视创新港项目推进工作,省科技厅联合省、市有关部门和溧水区成立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积极跟踪服务,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年底前,创新港主体一期工程整体地库结构将完工,深能总部大楼将基本建成。

  作为农高区重点打造的重点平台之一,创新港的加快推进,为农高区建设按下“加速键”,助力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目前,农高区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已提前招引了由陈坚院士领衔的未来食品研究院等一批国际领先、国内顶尖的科研团队和头部企业入驻创新港。

  南京之南——创新链产业链完备,农高区打造绿色科创之城

  与创新港一同被列入省重大项目的,还有南京林业大学溧水校区建设项目。距离创新港不到2公里的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一片繁忙,预计年底主体完成封顶,到2023年建成规模为3万名师生的新校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开放大学。

  南京国家农高区创新资源丰富,其前身是白马农业科技园。近两年来,南京国家农高区高擎创新旗帜,广聚天下“贤士”。投用不到2年的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已导入20余万线下人流量,成为当地人气地标。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教授等重磅人士带着团队加盟农高区。截至目前,农高区已集聚80多个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高层次“双创”人才200多名,取得农业科技成果650多项。

  科技赋能,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白马中植蓝莓黑莓产业示范园打造了5G智慧数字农场管理平台后,工作人员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完成农事,还能实现量质齐升,彻底改变了当地30多年种植蓝莓的传统方式。而以蓝莓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石头寨村从经济薄弱村蝶变为乡村振兴“排头兵”,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南京国家农高区境内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农高区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协同推进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在建立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等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示范体系、探索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近两年来,农高区围绕“绿色科创城、智慧农高区”发展目标,在全域145.86平方公里确定了“一城一环(科创城、绿色智慧环)”的总体架构,构建吸附拔尖人才、集聚重大项目的“强磁场”。

  目前,农高区形成以深能南控植物工厂为代表的智慧农业、以奥迈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农业、以沃德绿食品为代表的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今年以来,大希地产业园等2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近30%。

  南京国家农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农高区坚持以“绿色智慧农业”为主题,紧扣“姓农”“姓科”“姓高”的发展要求,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以“未来食品”产业为主攻方向,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南京之北——“院士天团”坐镇,农创中心深耕现代农业“硅谷”

  跨过长江,位于浦口的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同属“国家队”,于2016年批复成立,2018年5月开始实体化运作。

  4D蛋椅、VR沉浸式导览、4K射击等平时在商场看到的科技型游戏,如今正出现在农创中心入园企业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的农业数字互动体验馆内,总是能激起参观者和调研人员的好奇心。

  不仅如此,走进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一楼展厅的介绍足以让人刮目相看:赵春江、邹学校、赵其国、李德发、张福锁、李天来等“院士天团”坐镇,全国唯一的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正在崛起。

  依托院士的核心作用,农创中心正逐步形成“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应——集聚赵春江、邹学校等近10个院士团队;围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累计签约项目200多个;落地天邦集团、益客农牧、农信互联等一批总部企业,与美国硅谷创业孵化器Plug and Play共建国内唯一的“国际农业创新加速平台”……

  “我们借助院士影响力,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团队超过50个,将农创中心打造成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聚集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探索出一条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子。”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李德发院士工作室以猪的精准营养与非常规原料应用为研究开发内容;赵其国院士通过研究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使农产品定量含有硒、锌等营养成分,让人们“吃出健康”;推动赵春江院士团队“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导航与作业精准测控关键技术”入选“2020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记者了解到,着眼于当下,农创中心正携手入园企业开展各类“卡脖子”技术攻关,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先手棋”作用。

  此外,中心还发挥辖区内项目的科研及产品优势,为南京现代农业发展装上“浦口芯”。今年6月,中心与江苏南繁基地举行共建共享合作签约仪式,被称为“南繁硅谷”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成为“中国饭碗”最坚实的底部支撑,两方合作无疑将进一步助力做强南京种业,打造产学研发展平台,高水平建设农业创新基地和国内领先的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

  “一南一北”,农高区和农创中心两支“国家队”优势特色各异。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以国家级农高区、农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等。两大平台协同发展,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共联产业链条、共促招商引智、共享智库成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助力南京乡村全面振兴。

  南报融媒体记者 胡英华 邹伟 王灿 鲁舒婷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