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南京二楼南书房发出求助信后,我们和创始人陈烨聊了聊
2021/09/04 22:17  交汇点  

  9月1日,南京二楼南书房创始人陈烨在书房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封求助信,信的标题很长:很多人劝我把二楼南书房关了,我说9月10号恢复营业,再试试。在信中,陈烨介绍了书店面临的实际困难,收入远远无法覆盖成本;提到了周围人对书房前景的不乐观;也晒出了忠实读者加油打气的暖心话。陈烨说想“再试试”,但也希望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把这个公益项目延续下去。

  这封求助信在南京人的朋友圈里掀起不小的波澜,目前阅读量超过1.7万。作为南京首家24小时书房,又坐落于繁华新街口附近闹中取静的民国建筑群,加上书房氛围古朴纯粹,甫一开业就成为网红书店,大获读者好评。南书房的这封求助信发出两天后,记者和陈烨相约在南书房见面。书房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公益书店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能承重的成本之重

  陈烨创办二楼南书房的初衷,是发挥老建筑的文化服务功能,在闹市区打造一片能让现代人“静下来”的精神空间,在盈利方面并未多做考虑,甚至也做好了小亏的准备。但这一年多下来,经营压力还是让陈烨感到力不从心。

  成本方面,南书房每年的房屋成本约小十万元。南书房位于寸土寸金的新街口,房租本来就贵;又是民国时代的老旧建筑,每月花在电路、管道方面的维修费用就达千元。为保证读者体验的舒适度,室温超过26℃或低于15℃时,书房就会开空调,仅电费支出就形成不小压力。另一个大头是人力成本。在持续开业的情况下,按南京市最低小时薪资标准每小时22元、每天营业24小时计算,书房一年的人力成本需20万元以上。

  营收方面,南书房推出了会员卡和储值卡。会员卡59元一张,持卡者可享受在和二楼南书房相关的其他门店,或线上购物85折的优惠。储值卡可充值不同的额度,同样可用于线上线下的购物消费。“在2020年1月之前,这一块的收入每天大约有500元,可以覆盖掉一部分成本。因为我们还经营着以南书房品牌为依托的读立书店,南书房剩下的资金缺口主要靠其他门店来贴补。”陈烨告诉记者。

  这种脆弱的平衡被接二连三的意外打破。所在片区大规模消险出新,加上疫情反复,导致书房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开门迎客。这种背景下,南书房商业模式上的不足被放大。南书房不卖书,也不卖饮料和文创,去年5月记者来这里探访时发现,书房为求自救,推出了“充值100元获得15张空间使用券”亦即有偿使用书房空间的增值业务。但事实上,南书房并不愿因收费而拒读者于门外,所以,这种收费某种程度上说也只是君子协定。

  闹市中的人文净土

  从商业模式上来讲,南书房或许存在诸多不足,但它打造的沉浸式人文空间,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确实构成了某种稀缺资源。

  走上小楼二层,推门进入书房,恍若进入另一重时空。深色的木质桌椅和窗棂,渲染出沉静古朴的氛围,一排排书架,占据了整面墙,上面密密匝匝摆满了书店为读者精心挑选的书籍。架上的书以需要沉下心阅读的人文类书籍为主,时下火爆的畅销书反而难觅其踪。“我喜欢放一些美学、建筑、设计领域的图书在这里。”陈烨说,“对个体来说,不懂化学、物理没关系,但基本的人文和美学素养是必备的。”

  书房正常营业时,常有读者趁上班或逛街之余来这里看书。从架上选一本感兴趣的书,往宽大的书桌旁一坐,浮躁的心灵顿时被抚平。也有考研党、考证党到此复习,或母亲陪着孩子在书房阳台上做作业,书香氤氲的氛围本身就是塑造精神的力量。

  南书房发出求助信后,读者“萌此生不换”在后台留言回忆:南书房刚开始运营的时候,我和现在的爱人一起过去,在那里静静地看看书,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下来,也慢了下来。南窗外的一棵大树格外慈祥,遮阳蔽日,只有斑驳的树影能够映入窗户下的小书桌上。后来离开南京,奔波于俗世,但那份清宁至今难忘。感谢南书房,希望你们会越来越好。

  一家书店在尘嚣中的默默坚守,和持续的自我表达、文化传播、精神浸染,使它们对读者而言有着更重要的情感价值。

  “随着图书电商的兴起,书店的困境变成了本体性的,它必须使尽浑身解数才能在市场化大潮中生存。”陈烨说,“我有做书店的情怀,但我一个人真的能力不足。”

  南书房到底何去何从

  陈烨此次求助的思路,是希望为南书房找到一批稳定的、愿意支持南书房发展的读者。“过去我们是‘找钱’,只要有钱纾解我们的经营压力就行;现在是‘找人’,和一群认可我们的读者形成稳固的黏性,这样书房未来的生存发展前景就会更明朗。”

  陈烨发出的求助信中,附有“每月支持一小时”的捐助链接。所谓“每月支持一小时”,是指每月承担1小时的店员工资,12个月合计起来是239.9元。陈烨的愿望是找到500~1000名支持者来消解掉一部分压力。

  其实,自去年疫情以来,书店行业普遍开始“八仙过海”:除原有的融图书销售、咖啡餐饮、文创产品、文化沙龙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模式外,书店还纷纷开始直播售书,借助抖音等短视频维持读者黏性,举办云读书会,通过融入文旅融合、夜经济勃兴的新浪潮来获得发展机遇,等等。这些路径有的被实践证明并不可行,但至少积累了试错经验,也有书店因此蹚出了新路。

  回头看二楼南书房,这里固然体量狭小,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新玩法”,比如就有读者建议采用共享自习室的模式,来此看书学习的人须付费才能使用空间。同时,售卖咖啡、文创也可以多少贴补一部分成本。毕竟,南书房已经成为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那些慕名来到这里的人们,或许希望带走一些与南书房相关的纪念品,那么,南书房是否可以在文创方面做些探索?

  陈烨团队也在尽力完善自己的造血功能。首先是做好读立书店。读立书店是依托南书房发展出来的书店品牌,主要为街道社区、商业地产等提供文化服务,目前正在营业的有读立书店新河店和读立书店钟山店。其次,做好代运营的服务项目,为甲方提供优质的空间运营服务,南京市玄武区少儿图书馆,和位于淮安河下古镇吴承恩纪念馆的淮安新华·运河书房,都属于此列。除了文化领域,陈烨团队还瞄准了近两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社会企业(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公众福利,而非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向它们提供社会影响评估、绩效评估、人员培训等服务。来自这些项目的收入,会对南书房形成支撑,但南书房也应培育出自己的生存逻辑。在遇到困难时,向公众求助确实是一条路径,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文化与商业并非水火不容,公益是一种情怀,但更是一种能力。

  9月10日,二楼南书房将恢复营业。小院微光暂起,照亮茫茫夜空。期待南书房的人文之光,不会就此熄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冯圆芳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