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三封信”里的“思园故事”
2021/08/14 22:06  新华报业网  鹿琳  

  交汇点讯 8月14日中午12时许,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思园小区,随着南苑派出所民警收掉警戒线,小区正式“解封”,转入常态化防控。

  漫长的21天,历经“封控”“解封”“常态化”三个阶段。面对无数困难,顶着巨大压力,街道社区先后三次发放《给思园小区居民朋友的一封信》,感谢居民的理解,致敬居民的配合,号召所有人风雨同舟,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三封信”连发,“红马甲”跟上!这个南京主城首个封闭管理小区迅速稳住了阵脚、安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

  第一封信:扫码进群心不慌

  “这段特别的经历,这辈子都难忘。”思园小区居民徐晓霞清楚记得,7月24日上午9时许,她刚到单位就接到社区电话,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必须马上回家隔离。心里一片慌乱,她火速赶回位于思园2栋的家中,开始漫长的居家隔离生活。当天,小区一千多人,都经历了这样一幕。

  对南苑街道党工委书记郭震环来说,7月24日上午更是印象深刻。早晨8点多,他像往常一样在街道食堂吃早饭,刚吃了两口面条,就得知“出事了”。他立即赶往现场,通知街道社区迅速投入小区封闭管理工作。从放下筷子那一刻起,连续二十多天,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吃住都在街道。

  思园是建于2002年的老旧小区,特殊群体多、出租户多。封闭管理后,480户、上千人的日常生活怎么办?郭震环到达思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现场成立临时指挥部,紧接着下达“第一号”指令:“控制门,摸清人,转移走,稳情绪。”街道应急分队立即分头行动。

  当天10点多,徐晓霞按要求回到小区时,只剩一个大门进入。城管队员配合公安把守,所有人员只进不出。现场气氛颇为“紧张”——部分居民情绪激动,社区工作人员反复劝解说明;医护人员火速进驻小区,准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建邺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转运车辆呼啸而至,住户基本信息摸底工作同步开展……

  “特殊情况”在所难免。一是摸排中发现,两位居民离开小区未回。吉庆社区党委书记朱青急得坐立难安:“出去一个人就增加一分风险,一个都不能漏。”反反复复给居民打电话,两位居民当晚回家隔离。二是小区门口有一排门面房,多数没有卫生间,不具备居家隔离的条件。街道当机立断:门面房所有人员转移至隔离宾馆。一家店主不肯走,担心水果会烂在店里。郭震环当场拍板:“放心,街道全部收购。”

  截至7月25日凌晨一点半,思园所有住户全部“追回”,确诊病例所在单元及门面房所有人员转移完毕。

  “铛铛铛!”7月25日上午9时,徐晓霞听到有人敲门。“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送来当天的生活物资,以及《给思园小区居民朋友的一封信》。信上有4个二维码,扫码进群。“感染病例的基本情况和政府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信里写得清清楚楚。微信群里有一起隔离的邻居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心里一下子就不慌了。”徐晓霞说。

  她不知道的是,这封信背后是一场通宵达旦的“头脑风暴”——7月25日凌晨2点,刚刚完成转运工作的区、街领导紧急开会。居民情绪怎么疏导、生活物资怎么保障、健康监测怎么执行、核酸检测是下楼还是上门……围绕方方面面的问题,区街迅速组建医疗保障、物资保障、咨询服务等6个攻坚组,明确摸清人群底册、安装门磁等10项清单,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等清清楚楚,一整套应急保障机制迅速建立起来。

  会后,街道社区连夜拟定了《给思园小区居民朋友的一封信》。 “第一时间发出‘一封信’,就是要告诉居民发生了什么,我们打算怎么干。”郭震环说,时间紧急,人心浮动,信中没有一句空话套话,也不讲求什么文采,如实通报情况,迅速稳住阵脚,“谣言止于公开嘛!”

  第二封信:风雨同舟相映红

  过去21天,徐晓霞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服务2栋3单元的建邺区文旅局志愿者王鑫。

  早晨6点多起床,6点45分吃早饭,7点整准时进入小区开始服务……这是王鑫每天的时间表。拿菜、穿防护服、从一楼到六楼挨家挨户送去当日菜品,然后再从六楼到一楼,把每家门口的生活垃圾拎下来,放到专门的生活垃圾收集点,一趟下来至少2个小时,口罩被汗水打湿要换三四次。

  作为南京主城第一个封闭管理的小区,除了缺经验,思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人。当时正值南京全员第二轮核酸采样,为支援社区,南苑街道科室工作人员几乎全部下到一线。街道社区能抽调出来参与思园封闭管理的,总共不到20人。

  关键时刻,志愿者来了。7月24日下午2点,建邺区委组织部发出号召,3点不到,首批18名志愿者就到了思园。先是挨家挨户“扫楼”,接着通宵达旦帮助社区核实数据。不少人次日凌晨才想起,来得太急连换洗衣服都没有带。市区机关干部来了、教师来了、警察来了……头两天里,有110名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至思园会师,成为服务居民的一支生力军。

  封闭管理“最吃劲”时期,思园小区成立了“抗疫先锋”行动党支部。在吉庆社区会议室里,20名党员志愿者代表在党旗下握拳宣誓。郭震环主持仪式时说:“拧‘一股绳’,聚‘一股劲’,防控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志愿力量加入后,思园的各项保障趋于有序平稳。医护人员上门进行第二轮核酸检测,彻底摸清了居民底数;志愿者每天将生活物资配送至家门口,风雨无阻;确保所有人员足不出户,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智能门磁;每个单元都有志愿者24小时不间断值守服务……无论白天夜晚,还是烈日暴雨,党旗红和志愿红辉映,这是思园战疫的“底色”。

  7月26日,徐晓霞收到街道社区发放的第二封信。

  “在信中,社区告诉我们每天有人送菜,生活垃圾统一收,每天两次体温自测和健康监测,急用物品可以在群里告诉志愿者,号召大家足不出户,共抗病毒……”徐晓霞说,从第一天社区配菜开始,就已经不担心居家生活了。看完第二封信,就知道街道社区已经把思园居民的隔离生活,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非常时期,难免突发状况。7月27日晚临近23时,值班志愿者紧急报告:小区一位70多岁的老人血压突降,在家中晕倒。朱青一边向建邺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上报信息、联系老人亲属,一边穿上防护服,冒着大雨向老人家中赶去。至次日凌晨1点,老人顺利送达南京市第一医院治疗,化险为夷。

  “每遇到一桩突发情况,就举一反三,在工作清单中增加一项内容——这已经形成了一项工作机制。”郭震环说。封控期间,居民求医用药问题逐渐凸显。药品谁来买、怎么买、住院怎么办……这些都没有明确规定。初期,单元志愿者每日统计用药需求并上报社区统一购买。7月28日,街道在小区增设医疗站,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日派驻一医一护,保证基本就医需求。

  “病毒无情,社区有爱。居民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携手,守护我们的家园,静候胜利的曙光!”第二封信发出的时间是思园小区进入封控的第三天,但在结尾处,居民已看到了曙光。

  第三封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正式解封前一天,朱青睡了不到四个小时。当天晚上,思园小区各个微信群闪个不停。“明天中午会准时解封吗?”“感谢志愿者和社区的付出,你们辛苦了!”“上班要怎么开证明?”……@朱青的消息不断刷屏。统计当天数据、回复居民信息,忙完当天的工作,躺下已是次日凌晨3点。

  从8月13日最后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开始,郭震环心里就“不定当”。当晚21时33分,他终于等来了建邺区疾控中心的电话:“小区所有隔离居民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心中的这块大石头终于落地,终于可以按时解封了!高兴了几分钟,他又坐回电脑前,着手起草《关于解除思园小区封闭管理及过渡期管理证明》。

  那个晚上,徐晓霞也失眠了,几乎一分钟都没合眼。睡不着,望向窗外,昏黄的路灯下,一名志愿者正背着消毒器械,对小区全面消杀。她翻出了社区发放的第三封信,时间是刚转入七天过渡期管理的那一天。在信里,社区告知大家可以在小区内有序活动了,但依然不能聚集、不能串门、不能出小区,静待曙光来临。而曙光,几个小时后如期而至。

  8月14日早晨7点,王鑫准时到达思园,这场收官战让他精神抖擞。早晨9时许,他发完最后一份菜,正遇上垃圾清运车辆进场,医疗垃圾、生活垃圾依次消杀清运,正门口放了21天的几排垃圾桶也拖走了。

  10时许,王鑫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收掉了快递棚,有居民陆续下楼,等待解封时刻。小区大门外,不少居民的亲朋好友抱着鲜花,同样翘首以盼。小朋友们手里挥舞着国旗,在小区里跑来跑去。徐晓霞说,“社区发放第三封信时,还专门附了一个‘爱心包’,除了口罩、消毒液,包里还有一面小国旗,今天正好派上用场。”

  中午12时,思园正式解封。小区大门两侧,两台环保车喷出“水门”,居民陆续走出小区。

  回顾21天的保障工作,郭震环和朱青说:“重点不是管理,是服务,服务好才能管理好”;回望21天的志愿服务,王鑫说:“儿子不讨喜,有点想女儿了”;回忆21天的居家生活,徐晓霞说,“居民群里,大家从慌张到安心,从焦虑到笃定,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和邻居在群里比拼厨艺以及听无人机喊话。”

  思园解封,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还远没有结束——

  “除了思园,街道还有吉庆家园也是封闭管理小区。今天早晨8点半开始做核酸检测的,如果傍晚能出结果,晚上也会解封。”郭震环说,后续还有大数据排查、各居民小区的常态化防控等,疫情防控的弦必须紧绷,一刻不能松懈。

  王鑫依然不能按时回家看他调皮的儿子和软萌的女儿。当天下午,他和其他志愿者要做核酸检测,然后转战隔离酒店继续战疫。“仗还没打完呢,党员不上,谁上?”他说。

  朱青的手机依然响个不停。5单元酒店隔离人员回到小区的七天居家健康监测、其他9个小区的常态化防控、每日数据排查……记事本上写得密密麻麻。

  “封闭管理期间也有‘意外收获’,对‘疫情后’社会治理大有帮助。” 朱青说,经过21天朝夕相处,邻里关系更和谐了;志愿者和社区的付出居民看在眼里,微信群中涌现了一大批居民积极分子,疫情结束后,社区将对他们重点培养,让他们协助基层社会治理,搭建社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

  解封当天的“思园故事”还有很多。8月14日天没亮,思园6栋5楼一户居民就在家中挥毫泼墨,大红色的纸上,“祖国颂”三个大字遒劲有力。解封那一刻,他把这幅作品挂在了阳台外,进了央视的镜头,映得居民心里一片红彤彤。

  是的,居民小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思园虽小,却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充分彰显。一个个“思园故事”,正集纳成一本真实而厚重的全民战疫“南京故事”。

  交汇点记者 鹿琳/文 余萍/摄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