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南京 > 要闻 > 正文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了,如何落实?专家:需建立长效机制
2020/12/22 21:22  新华报业网  

  交汇点讯 12月22日,“未成年人保护的国家责任与国家监护”全国研讨会在南京举办。一百多名在民政、妇联、司法、院校和社会组织等部门单位的儿童保护及相关岗位工作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代表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以后,如何强化政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多部门联合,家庭、学校、社会整合力量和资源做好儿童保护工作,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完善和修改是真正要解决的迫切大事,所以得到众多全国人大代表的呼应,其中包括江苏省高院夏道虎院长、连云港市委书记项雪龙、南航教授王立峰、无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一平等等。”全国人大代表余瑞玉通过视频专访,在会上分享了自己在2018年向全国人大递交修法议案的经历。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余瑞玉组织联络35名代表签名,形成集体议案《完善家庭监护制度和国家监护制度》递交上会,建议修改完善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两年后,未保法修订完成,其中的家庭保护和政府保护章节中,就充分吸纳了余瑞玉和车捷等代表的建议。余瑞玉表示:“未保法修订完善以后还要落实下去,就是要把脚踩在地上。”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苑宁宁是参与修订未保法的专家。回顾修法历程,苑宁宁介绍,在监护问题上厘清家庭和国家之间的职责边界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第一责任人,良好的家庭监护是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国家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帮助和促进家庭监护的能力。当出现特定的情形时,国家应当替代家庭进行临时或者长期监护,做好“兜底”工作。在新未保法中,国家责任直接转换为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由民政部门承担政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的具体工作,由检察院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活动等依法进行监督。

   

  玄武区立德未成年人成长和服务中心的张学敏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她谈到不久前遇到的一件头疼的事:一个学生突然厌学闹自杀。经了解,原来是孩子父母离异又突发重病,孩子无心读书,无力面对。张学敏联系到玄武区益童基金会,用“帮困基金”给孩子和家庭精神鼓励及经济支援,通过鼓励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了迷途。

   

  南京2016年就启动通过民政牵头未保工作的模式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南京市玄武区民政局副调研员谢春才介绍,法律赋予民政统筹协调的工作职责,接下来还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细则来配套,保障政府责任的落地。

   

  民政部部级儿童保护社工专家童小军副教授和复旦大学教授赵芳分别在会上提出,通过政府推动多部门联合,构建长效机制非常重要。其中,尤其要注重儿童保护工作者的专业化建设。只有专业团队有保障,工作落地才有抓手。

   

   

  江苏省警官学院心理专家周朝英教授在谈及家、校、社联合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时,特别提到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视角:“现实生活中,母亲在自我价值不足的时候,往往会投射自己的阴影,把母子相处中即时的不愉快变成永恒的悲伤。这样的母子关系会给孩子留下严重的创伤。”

   

  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及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分别从受家暴、性侵儿童保护等视角,用线上连线和线下分享等方式,讨论了如何发挥民政、教育、司法、妇联、团委、社会组织社工等多方力量,资源整合,长效保护,推动儿童保护机制和模式的稳定构建。

  交汇点记者 刘霞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